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0, Issue 6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新观点: P. 977–996
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对人类的潜在传染性
P. 977
作者:Ermias D. Belay, Ryan A. Maddox等
鹿和驼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怀俄明州科罗拉多Tri-corner地区、内布拉斯加州的地方病,但是美国其它地区也发现了慢性消耗性疾病 的传播中心。尽管在一些地区发现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归结于该地区加强了对该病的监测,但是动物的迁移和迁徙也造成了一些新发病区域的出现。慢性消耗性疾病不 断蔓延引起人们对可能接触该病原体的担心。牛绵状脑病(疯牛病)经食物传播给人的病例预示着物种屏障并不足以保护人类免受动物朊病毒疾病的侵扰。实验室研 究已经证实由朊病毒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使人类朊蛋白发生改变,但是针对慢性消耗性疾病传播给人类的研究仍没有确凿的证据,因而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和实验室 研究监控这种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以沙门氏菌为主要成分的杀鼠剂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P. 985
作者: John A. Painter, Kåre Mølbak等
几个国家仍然允许使用引起人类胃肠道疾患的肠炎沙门氏菌生产鼠药。为了评估鼠药与人类健康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回顾了与 Ratin(一种1960年代早期欧洲使用的鼠药)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历史资料。Ratin造成了人类疾病和死亡。我们从一种现在可以买到的鼠药 (Briorat)中分离肠炎沙门氏菌并将其与Ratin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菌株相比较。我们发现两种菌株同属于噬菌体6a型。鉴于两种菌株的相似性, 现在使用的含有肠炎沙门氏菌的鼠药有可能与以往使用的菌株具有同样的危险性。公共健康官员应当认识到继续使用含肠炎沙门氏菌的鼠药会对公共健康造成威胁, 并在他们管辖的范围采用适当措施防止使用这类鼠药。
有关亚洲轮状病毒监控系统的报告
P. 988
作者:Joseph Bresee, Zhao-Yin Fang等
轮状病毒仍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儿童脱水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一些轮状病毒疫苗正在研制之中,但是决定是否使用新疫苗仍需要更多有关其影响 的可靠数据。为了收集这方面的数据,亚洲轮状病毒监测系统于2000年启动。这个系统由9个国家或地区的36家医院组成,它们使用世界健康组织制定的统一 方案监测轮状病毒住院病例。本文总结2001年到2002年7月这个系统的组织工作和相关经验。这一时期45%因急性腹泻住院的0-5岁儿童都是受到轮状 病毒感染。这一结果高于人们以往的估计数字。轮状病毒感染在各个站点都有发生。这个系统采用新视角,强调使用疫苗预防疾病,并进行地区监控。这个系统应当 增加知名度和支持率,提高收集数据的效率,增加培训机会,为其它地区进行轮状病毒监测提供参考。
呼吸道传播的炭疽杆菌感染-由磨坊到邮件
P. 996
作者:Kelvin P. Fennelly, Amy L. Davidow等
2001年11人在生化恐怖袭击中吸入炭疽粉尘,但是其中2人缺乏明确炭疽粉尘接触史。这一事件使人们对炭疽杆菌的传播和传播所需的剂 量产生疑问。我们使用呼吸道感染Wells-Riley数学模式评估1)发生炭疽杆菌吸入事件的邮政机构中炭疽杆菌的浓度,2)住宅区接触到炭疽杆菌并造 成感染的可能性。这些模式意味着很多人接触低浓度的炭疽杆菌,只有很少的人接触到高浓度的炭疽杆菌。吸入炭疽杆菌的风险因素决定于以下因素:炭疽杆菌的毒 力、感染性气雾的形成、人体排除毒素的能力和人体的个体因素。
研究性论文:P. 1003–1102
黑尾鹿朊病毒传播的环境
P. 1003
作者:Michael W. Miller, Elizabeth S. Williams等
传播朊病毒引起的鹿源性慢性消耗性疾病是否需要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答案还不清楚。我们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可通过受到患病的动物的排 泄物和腐烂的动物尸体污染环境,并过通过环境间接传播给易患个体。在实验条件下,3个有自然环境下患病黑尾鹿(Odocoileus hemionus)的牧场中,2个牧场黑尾鹿受到感染。3个牧场在1.8年前发生过患病黑尾鹿死亡,尸体就地腐烂的情况,其中2个牧场发生了黑尾鹿感染。 3个牧场曾在2.2年前出现患病黑尾鹿,其中1个牧场现在有患病黑尾鹿。间接感染和传染性朊病毒在环境中持续存在使控制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其它朊病毒引起的 动物源性疾病更为复杂化。
1996-2000年英国坎布里亚郡发生隐孢子虫病散发病例
P. 1007
作者:Stella Goh, Mark Reacher等
本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组的152名患者和对照组466名从1996年3月1日到2000年2月29日期间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北坎布里亚地区 的人,研究散发性隐孢子虫病的危险因素。隐孢子虫病的危险因素与每日饮用1.14至1.71品脱未经加热的自来水(几率1.40,置信区间95%1.14 至1.17,p=0.01)和曾在农场停留(几率2.02,置信区间95%1.04至3.90,p=0.04)有关。1998年1月1日和2000年2月 29日我们从患者中采集67个大便样品,其中56个(84%)发现小球隐孢子虫。当地家畜的粪便对水源的污染是人类隐孢子虫病散发病例的最主要原因。这说 明在这个地区保护集水和排水系统,使其免受家畜的污染,改善饮用水处理系统的必要性。
环境因素对秘鲁钩端螺旋体病的影响
P. 1016
作者:Michael A.S. Johnson, Hannah Smith等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临床表征差异很大,一些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一些患者则出现急性突发性症状。为了确定人类接触钩端螺旋体的环境和 出现血清转化的关系,我们在秘鲁进行血清流行病学定群调查。我们选定了3个地区:秘鲁亚马逊河沿岸城市伊基托斯遭受洪涝灾害的贫民窟,伊基托斯周边的村 庄,秘鲁首都利马附近的简易房区。Belen地区的居民钩端螺旋体检查阳性率达到28%(182/650);伊基托斯周边的乡村居民钩端螺旋体检查阳性率 达到17%(52/316);利马附近的简易房区的居民钩端螺旋体检查阳性率达到0.7%(1/150)。在以上3个居民区都发现带有钩端螺旋体的老鼠。 Belen地区的161名患者中20名(12.4%)出现血清转化(发生率为288/1,000)。出现血清转化与患者的发热史有关;没有出现严重钩端螺 旋体病例。伊基托斯人与钩端螺旋体的接触较多,一方面由于钩端螺旋体广泛分布、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行为模式为感染动物源性传染病创造了机会。
拭子原料和由无孔样片上提取炭疽杆菌孢子
P. 1023
作者:Laura Rose, Bette Jensen等
我们评估了4种拭子由钢制样片上取炭疽杆菌孢子的效果。我们分别使用棉制、泡沫、聚酯、人造丝拭子从浸于孢子浓缩液中的钢制样片上取 样。我们评估了3种从拭子上获取孢子的方法(涡流法、超声法、最小振荡法)和2种拭子制备法(加湿和保持干燥)。评估结果显示加湿的拭子(比干燥的拭子) 效率高(14.3%比4.4%)。从拭子上获取孢子时涡流法2分钟的效果强于超声法12分钟和最小振荡法。使用涡流法和加湿的泡沫和棉制拭子取样效率最佳 (孢子的获取比例达到43.6%,标准差11.1%和41.7%)。涡流法对加湿的聚酯和人造丝拭子的取样效率稍差9.9%(标准差为3.8%)和 11.5%(标准差7.9%)。
中国SARS的流行病病源
P. 1030
作者: Rui-Heng Xu, Jian-Feng He等
2002年11月中国福建省佛山市出现SARS疫情。我们调查从疫情发生到2003年4月的病例数据,包括病历和索引病例的连锁病例分 析。这段时间共发生了1,454个SARS临床确诊病例。2003年2月病例最多。全部病例中医务人员占24%。未成年人(<18岁)和老年人 (>65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区别。病例发生在5个不同的城市:流行期早期发病的病人与后期发病的病人相比更有可能居住在农产品市场附近,而不是 居住在农场附近(几率未定义)。23个流行期早期发病的病人中9人(39%)(其中6人来自佛山市)经营食品因而可能有动物接触史。
澳大利亚有关溃疡分支杆菌感染治疗成本的调查
P. 1038
作者:Christina Drummond, James R.G. Butlert
溃疡分支杆菌引起了严重的皮肤溃疡和疾病。澳大利亚没有衡量对该病的诊断、治疗的费用和患者收入的损失。我们在维多利亚调查26名溃疡 分支杆菌感染确诊病人的情况。收集的资料包括个人资料、医疗检查、治疗和误工时间和因就医所作的旅行。所有的成本按照1997-1998年澳大利亚元计 算。成本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而不同。轻型感染的直接成本平均为6,803元,严重感染的成本为27,681元。每个病人住院费用占成本的61%到90%, 间接成本占24%。溃疡分支杆菌是一个诊断和治疗成本很高的疾病。早期阶段和确定性治疗可以降低相关成本,因而应当寻找并研发成本低效果好的治疗方案。
牛棉状脑病(疯牛病)在大角羚中的分布
P. 1044
作者:Andrew A. Cuningham, James K. Kirkwood等
自然界中与牛棉状脑病病原体接触的动物中,大角羚(一种非洲野生牛科动物)易感性最高。我们所作的鼠生物鉴定结果显示患疯牛病的人类畜 养的牛传染性的组织分布最具局限性。大角羚和其它患牛棉状脑病的动物一样具有多种组织传染性。我们甚至在可大角羚的皮肤、结膜和唾液腺等以前在自然染病个 体中没有报道的器官内检测到牛棉状脑病病原体。牛棉状脑病病原体在大角羚组织内的分布提示了这种疾病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也强调了有必要进行牛棉状脑病病 原体在其它物种中分布的研究。
疗养院住户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药的肠杆菌
P. 1050
作者:Carolyn Sandoval, Stephen D. Walter等
有关居住在长期护理机构内的人感染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药的肠杆菌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数据十分有限。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模式,比较疗养院内 带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药的肠杆菌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肠杆菌的住户。;了解实验对象之前10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情况,收集疗养院的人口统计学信 息、卫生设施和工作人员的情况。使用逻辑回归模式校正变量。实验组含27人,对照组含85人。接触头孢菌素(校正几率4.0, 95%置信区间为1.2至13.6)和疗养院中使用胃管的住户的对数比例(校正几率4.0, 95%置信区间为1.3至12.0)与临床分离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药的菌株相关。
丹麦发生对喹诺酮抗药的弯曲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和临床结果
P. 1056
作者:Jørgen Engberg, Jakob Neimann等
我们将有关对喹诺酮和大环内酯易感模式和丹麦两个郡的十二指肠弯曲杆菌结肠和结肠弯曲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配型数据结合。对喹诺酮抗药 的十二指肠弯曲杆菌病人(86名)疾病病程长于结肠弯曲杆菌感染病人(381名)(均值10.3天,p=0.001)。境外旅游、吃鸡肉和火鸡肉以外的生 家畜肉(丹麦国内的)、游泳都与喹诺酮抗药有关。配型资料显示零售食物、童子鸡中和丹麦国内喹诺酮抗药的弯曲杆菌菌种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是没有发现在收集 大便样品之前使用氟喹诺酮和出现对喹诺酮抗药的弯曲杆菌菌株之间有任何联系。
苏丹南部Imatong出现黄热病疫情
P. 1064
作者:Clayton O. Onyango, Victor O. Ofula等
200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接到苏丹南部Imatong山区可能出现黄热病疫情的报告。对Imatong地区患者进行28个血清样品实 验室检查,发现13名患者的血清样品含有黄热病病毒免疫球蛋白IgM抗体。5名患者的血清样品经黄热病病毒反应因子和黄热病毒特异因子逆转录聚多酶链反应 检查阳性。我们使用黄热病寡核苷酸引子得到了扩增子的核苷酸序列。这证实了黄热病病毒是这场流行病的病原体。我们尝试使用新生小鼠和Vero细胞 (Vero cells)从血清样品中分离病毒,结果成功从5名患者的血清样品中分离出病毒毒株。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到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促使紧急事件处 理小组启动免疫接种系统,开展疫苗接种等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新生儿先天性传染病的筛查
P. 1069
作者:Eurico Camargo Neto, Rosélia Rubin等
为了评估先天性弓形体病、南美洲锥虫病、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的发病率,我们对新生儿(3-20天)进行干血分析,使用血清和适应干血分析 的方法检测对应鼠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的免疫球蛋白IgM和对应克氏锥虫的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样品进一步检查新生儿和母亲血清内的IgM和 IgG。364,130个新生儿的干血样经过鼠弓形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M检查,其中15,873也接受了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免疫球蛋白IgM和克氏 锥虫特异免疫球蛋白IgG的检查。195人患有先天性弓形体病,16人巨细胞病毒感染,11人先天性风疹。1个新生儿确诊南美洲锥虫病,21个带有阳性血 清抗体。这些结果说明传染性疾病应当纳入地方病多发地区的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项目中。
近平滑念珠菌流行期特征
P. 1074
作者:Duncan M. Kuhn, Pranab K. Mukherjee等
近平滑念珠菌属于非白色念珠菌种,是住院病人感染的主要原因。但是没有有关近平滑念珠菌感染与多种致病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我们使用限制 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法确定平滑念珠菌流行期分离株和临床数据库内菌株的基因变异。我们比较发病机制的基因型标志,包括粘连程度,细菌生 物被膜的形成,分泌的蛋白(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磷脂酶)。我们统计琼脂中硅胶弹性体上菌落的数量衡量粘连程度,称量细菌生物被膜的干重,水解牛白蛋白法衡量 天冬氨酸蛋白酶,比色法测定磷脂酶。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检查结果显示这次流行的菌株与我们数据库中的菌株存在基因和遗传差异。流行 菌株细菌生物被膜表达比散发病例菌株明显(p≤0.005)。粘连程度和蛋白分泌与菌株的致病性没有关系。这些结果预示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对平滑念珠菌流 行起了重要作用。
瑞典Skåne郡出现对盘尼西林抗药的肺炎球菌
P. 1082
作者:Eva Melander, Hans-Bertil Hansson等
由于瑞典Skåne郡对盘尼西林抗药的肺炎球菌(最小抑菌浓度≥0.12mg/L)出现频率增高,瑞典1995年在全国,特别在学龄前 儿童中,启动控制肺炎球菌感染的指导方针(对最小抑菌浓度大于0.5mg/L的盘尼西林抗药菌)。传统的传染病控制手段与反对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相结合。这 个指导方案启动的头6年只用于Skåne郡,这6年中该地区抗药菌的出现率稳定在2.6%,耐药菌的出现率稳定在7.4%。抗药菌在Skåne郡的分布不 均匀。6岁以下儿童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率降至20%。这一方针有效地控制了抗药菌在城市间和城市内的传播。
美国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抗药性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P. 1088
作者:William M. Duck, Jeremy Sobel等
幽门螺旋菌是消化导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病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通过复合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治愈,抗药性是治疗失败的最主 要原因。幽门螺旋杆菌抗药性监控项目是美国国内多站点前瞻性网络系统,它的任务是追踪国内幽门螺旋菌抗药性发生率。1998年12月道2002年临床分离 的347个幽门螺旋菌菌株中101个(29.1%)对一种抗微生物药物具有抗药性,17个(5%)对2个或多种抗微生物药物具有抗药性。87个 (25.1%)对灭滴灵具有抗药性,45个(12.9%)对甲基红霉素具有抗药性,3个(0.9%)对阿莫西林具有抗药性。在多变量分析中,黑色人种是唯 一对抗药菌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1,风险率2.04)。对高危人群进行感染前筛查或提供其它治疗方案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 义。
呼吸道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成为儿童急性呼气喘鸣的病原
P. 1095
作者:Tuomas Jartti, Pasi Lehtinen等
我们对芬兰293名因急性呼气喘鸣(气管炎,急性哮喘)住院治疗的儿童进行2年的追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的病例由11种病毒引 发,其中包括呼吸道合胞体病毒(27%)、肠病毒(25%)、鼻病毒(24%),无法确定血清型的肠道病毒和鼻病毒(16%)。其中幼儿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感染占54%,呼吸道微小核糖核酸病毒(鼻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占42%。年龄稍长的儿童中呼吸道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占主导地位(在年龄介于1-2岁之 间的儿童中占65%,年龄在3岁以上的儿童中占82%)。人类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出现在4%的儿童患者,和11%的幼儿。为了防 止和治疗儿童急性呼气喘鸣,应将侧重点放在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肠病毒和鼻病毒的感染。
1997-2001年美国弯曲杆菌抗药性
P. 1102
作者:Amita Gupta, Jennifer M. Nelson等
我们总结了从人类和鸡体内分离的弯曲杆菌菌株的抗药性监测数据。抗药菌株来自于1个1989年到1990年的郡级试点监控研究和 1997年到2001年全国(抗微生物药物)肠道细菌抗药性监控系统的9家州级卫生局的数据。1989年到1990年检测的所有297个十二指肠弯曲杆菌 及结肠杆菌菌株都没有对环丙沙星的抗药性。1997年到2001年1,553个病毒菌株包括1471个(95%)十二指肠弯曲杆菌,63个(4%)结肠弯 曲杆菌,19(1%)为其它弯曲杆菌。199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环丙沙星具抗药性的弯曲杆菌为13%(28/217),2001年为19%(75 /384);对红霉素具抗药性的弯曲杆菌为2%(4/217), 2001年为2%(8/384)。1999年3个州杂货店中销售的180个鸡肉类产品中10%含有对环丙沙星具抗药性的弯曲杆菌。1990年开始出现对环 丙沙星抗药的弯曲杆菌,1997年抗药菌株数量增加。
历史回顾:P. 1110
传染性心内膜炎的新课题
P. 1110
作者:Beverley C. Millar, John E. Moore等
传染性心内膜炎,是心内膜,特别是心脏瓣膜的严重感染,常与严重的疾病和死亡相联系。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结构改变或异常,同时接触了细 菌、遭受了创伤或从事其它可能引发暂时性菌血症的危险活动的时候。人们对心内膜炎的了解开始于15世纪Fernel对内膜炎的研究,但是至今这种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医生们的难题。心内膜炎既可由多种细菌和真菌,也可由新的病原体,如Tropheryma whipplei、巴尔通体、立克次体引发。我们回顾了心内膜炎的演变并比较它的演化与人类微生物学、人类科学及医学研究的关系。
通讯:P. 1117–1154
急诊室医务人员与SARS的接触
P. 1117
作者:Wei-Tien Chang, Chuan-Liang Kao等
193名急诊室工作人员接触了SARS,其中9人(4.7%)感染SARS病毒。6人出现肺部感染,病毒血清学检查显示患者体内出现抗体(抗SARS免疫球蛋白Ig M和IgG)。另外3人Ig M阳性,但是Ig G滴度较低;其中2人,症状较轻,1人没有出现症状。
2002年伊利诺斯鸟体内西尼罗河病毒抗体的发生率
P. 1120
作者:Adam M. Ringia, Bradley J. Blitvich等
2002年伊利诺斯对1,784只鸟进行检查,发现其中94只体内带有西尼罗河病毒抗体。人类捕获和市区的鸟病毒血清检查阳性率高于野生鸟。伊利诺斯北部和中部的鸟病毒血清检查阳性率高于南部的鸟。成年鸟和幼鸟的感染率没有统计学上的区别。
选择对照组与对抗生素抗药性的结果
P. 1125
作者:Keith S. Kaye, John J. Engemann等
在两种对照实验中我们使用不同的对照组研究对甲氧西林抗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万古霉素抗药的肠球菌。实验组病例与未受细菌感染的患者 比较,并同受到对药物敏感的细菌感染患者比较。对甲氧西林抗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万古霉素抗药的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结果截然不同。使用未受细菌感染的患者 作为对照组时,检查的对比效果明显。
美国加强西尼罗河病毒的检测
P. 1129
作者:John S. Brownstein, Theodore R. Holford等
我们提供绘制西尼罗河病毒危险地区图的方法,希望将其用于构建西尼罗河病毒人类感染预警系统。我们同时提供数据说明了监控蚊虫比监控死亡和染病的野生鸟类更能准确地预测人类染病的风险性。
杆菌病毒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
P. 1134
作者:Maite Muniesa, Aurora García等
我们评估了污水中的杆菌病毒所含的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显示杆菌病毒颗粒带有BlaOXA-2、BlaPSE-1、BlaPSE-4、BlaPSE基因序列。杆菌病毒颗粒可能造成某些β-内酰胺酶基因的传播。
印度德里地区结核病间隔寡核苷酸分型
P. 1138
作者:Urvashi Balbir Singh, Naga Suresh等
使用间隔寡糖核苷酸分析法为105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与世界间隔寡核苷酸分型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45个类型。 其中26型和德里型(22%)、54型(12%)、1型和北京型(8%)比较普遍。发现16个间隔寡核苷酸分型与数据库现有类型不符的菌株。
SARS和常见病毒感染
P. 1143
作者:Janice K. Louie, Jill K. Hacker等
加利福尼亚使用分子检查法识别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感病毒A/B,)人偏肺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和腺病毒),排除SARS感染疑似病例。使用这种检查确定了51名有可能患SARS的人中23名(45%)患者,19名SARS疑似患者中9名 (47%)患者是感染了上述的病原体。
美国多个州发生志贺氏菌病和销售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P. 1147
作者:Akiko C. Kimura, Kammy Johnson等
2000年商店中销售的浇汁引起美国国内406起志贺氏菌感染病例。所有病例都源于一个染病的雇员无意中污染了加工浇汁的机器。这次疫情说明食品供应体系的脆弱性,也展示了传染性生物如何从一个点传播源快速地播散。
法国圭亚那Wayampis Amerindians对抗菌药物抗药
P. 1150
作者:Karine Grenet, Didier Guillemot等
过去一年中没有服用抗菌药物也没有接受过住院治疗的Wayampis Amerindians人,其粪便中细菌的抗药性很高。Wayampis Amerindian人是法国圭亚那传统上与外界接触很少的社区。他们每年每人使用抗菌药的药量为0.64,每年住院率为6.1%。对抗菌药抗药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在没有服用抗菌药的人群中。
人类偏肺病毒融合基因全球性基因差异
P. 1154
作者:Guy Boivin, Lan Mackay等
我们分析来自8个国家的64个人类偏肺病毒毒株。种系分析2个型(甲型和乙型,氨基酸同一率93%-96%)和4个亚型。尽管甲型毒株总体占多数,占69%,但是在3岁以下儿童中甲型和乙型病毒发病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