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耐药性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Dinesh S. Chandel, Rama Chaudhry, Benu Dhawan, Anita Pandey, Aparajit B. Dey
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 Ansari Nagar,新德里,印度
Chinese Translations - 中文译本 > Volume 6 - 第6卷
自1996年以来,在印度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的发生率一直在增加。1998年在新德里地区由由具有耐药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突然上升。1999年的头6个月,32%的分离物对氯霉素和cotrimoxazole具有抗性,而另外13%的分离物则对更多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典型的肠热症(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但由甲型等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具有相似的病症。在印度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少有报道(1-3)。伤寒沙门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某些菌株对卷须霉素的敏感性也下降,但耐药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却相对少见(2)。现我们报告突然增多的由耐卷须霉素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
研究过程
我们对近年来在德里及附近地区医院分离得到的所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作了多种药物的敏感性筛选试验(MCI法)。从1996年4月至1999年7月,总共收集了105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标本,其中67例来自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31例来自在新德里的Safdarjang医院,7例来自在Haryana(新德里附近的一个州)的Rohtak医学院。所有标本均用对比纸片扩散法(4)对氯霉素、cotrimoxazol、氨卞青霉素和卷须霉素作敏感试验。根据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要求,卷须霉素的MIC采用E-test(AB-Biodisc,瑞典)进行。
在整个研究期间,从肠热症病例中分离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数量分别是1996年(从4月起)10例、1997年16例、1998年57例、1999年(到7月止)22例。1996-1997年分离的标本对所有的通常用于肠热症治疗的抗生素包括卷须霉素和ceftriaxone都是敏感的。但是到1998年由耐药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突然增加,占所有标本的24%,而且这些菌株中有不少对卷须霉素也表现出耐药性,MIC范围在0.25~1.5mg/L(见表)。在1999年的头6个月,22例标本中有7例(占32%)对氯霉素和cotrimoxazol耐药,另外3例(占13%)甚至对两种以上抗生素呈耐药。与1996~1998年的标本相比,大多数1999年分离的耐药性菌株对卷须霉素均表现出较高的MIC。
结论
从1996年以来,在印度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已明显增加,占总病例的1~15%(3)。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新德里地区所分离的菌株有32%对卷须霉素的敏感性已经降低(MCI>2.0mg/L),而在印度该抗生素是用于治疗肠热症的首选药物。这种不断增强的耐药性使得病症的消除时间延长。当采用纸片扩散法确定某些菌株对卷须霉素的敏感性浓度后,用该剂量治疗病人时则可能导致失败。
据认为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机制涉及细菌对药物通透性的改变(外膜蛋白基因突变)或由于细菌产生适应性,菌体内目标酶DNA旋转酶发生改变(5)。由于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是质粒介导的,与其它药物无关,很可能在那些对喹诺酮敏感的菌株中传播。已经提到在IncHi群中具有相似的R-质粒:耐药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有4个菌株显示出具有这类质粒,它们编码多种可转移的耐药性能力,包括卷须霉素以及其它多种抗生素(如氨卞青霉素、氯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和四环素)(6)。在沙门菌各血清型中由质粒得到的多重耐药性不断增加,就是在肠杆菌科内的其它细菌也可能传播这些质粒给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有必要对已分离的菌株作进一步的敏感谱测定。
无论怎样,对卷须霉素耐药性的增多至少与经常将细菌暴露在接近其MIC的药物浓度中有关。随着MIC的不断增高,临床医生只能试图给予更高浓度的卷须霉素以取得有效治疗所需的血清药物水平;但过高的剂量又可能出现某些临床和公共卫生的不良后果。耐药性的增加也提醒我们重新思考对肠热症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也应限制在非典型病例中使用卷须霉素.
氯霉素和氨卞青霉素可再次考虑作为治疗肠热症的首选药物,因为不少病例显示肠热症细菌对它们的敏感性在增加(90%以上的再度出现的伤寒沙门菌都是敏感的)。但这个推荐并不适合有耐药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感染,这类感染经常给临床上对肠热症的诊断和处置造成困难。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病例的增加很可能是过去10年广泛使用伤寒疫苗以及大量使用喹诺酮治疗伤寒沙门菌感染所至。这些病例的发生频率和地理上的多样性增加了在印度爆发大规模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的可能性。
- Thong KL, Nair S, Chaudhry R, Seth P, Kapil A, Chandel DS, et al. Molecular analysis of Salmonella Paratyphi A from an outbreak in New Delhi, India, by ribotyping and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Emerg Infect Dis 1998;4:507-8.
- Mahanta J. Drug sensitivity of Salmonella paratyphi A isolated from a suspected outbreak of enteric fever in Duliajan. J Indian Med Assoc 1994;92:49-50.
- Sood S, Kapil A, Dash N, Das BK, Goel V, Seth P, et al. Paratyphoid fever in India: an emerging problem. Emerg Infect Dis 1999;5:483-4.
- Stokes EJ, Ridgway GL. Clinical bacteriology: antibacterial drugs. 5th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0. p.205-19.
- Cullman W, Steieglitz M, Bams B, Opferkuch W.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newly developed quinolone compounds, with a note on the frequency of resistant mutants. Chemotherapy 1985;31:19-28.
- Rangnekar VM, Banker DD, Jhala HI.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R-plasmids of Salmonella paratyphi A isolated in Bombay. Indian J Med Res 1983;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