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2, Issue 7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6年第7期
观察
导致慢性疾病的感染因子逐渐浮现
现有证据显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可能由感染因子引发。此外,在最近确定的39种感染因子中,至少有13 种可能导致慢性综合征。明确感染因子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可对整个人口健康产生影响,并通过防治感染创造减轻慢性疾病影响的机会。随着这一观念的逐渐被接 受,在实验室技术和流行病学方面的进展促进了对不可培养的、新出现的、甚至是已经被确认的微生物致病因子的发现。多种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慢性综合征逐渐浮现 出来,同时还揭示了其从暴露到发展为慢性疾病或残疾的途径。改变人类行为特性的复杂体系与人类、微生物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了暴露和导致慢性疾病的风险。然 而,此类因果证据的可信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检测到微生物并不能就此确定其与慢性疾病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不过,感染因子导致的肿瘤、免疫介导综合征、神经 发育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的种类看来确实要比目前已知的更多。
新的国际卫生规则下的全球公共卫生监测
2005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World Health Assembly in May 2005,IHR2005)通过了新的国际卫生规则,这是公共卫生国际法实施领域的重大进步。IHR2005最重要的一个成就是建立了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全球监测体系。本文通过应用已建立好的公共卫生监测框架,评估了IHR2005建立的监测体系。结果显示,IHR2005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在 全球监测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效地实施IHR2005监测目标需要克服技术、资源、管理、法律和政治方面的阻碍。尽管IHR2005制订一些可以直接克 服这些阻碍的规定,但仍需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加强国家和全球的监测能力。
研究论著
冰岛脑膜炎双球菌的序列分型和死亡风险
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感染是冰岛――这个大西洋中相对隔离国家的地方性高发疾病。我们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研究,调查了1977-2004年间获得的 362株存活的脑膜炎双球菌菌株,分析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脑膜炎球菌血清型和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ST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识别了59种不同的STs,其中19种为冰岛特有。最常见的STs是32(24.6%)、11(19.9%)和 10(10.2%)。特有的ST-3492名列第四(7.7%)。最常见的血清型为B(56.4%)、C(39.8%)和A(2.2%)。年龄 (p<0.001)和特有的ST感染(p=0.011)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仅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球菌与死亡率较低有关 (p=0.046)。本研究显示了脑膜炎球菌分离株在相对隔离社会的进化趋势,高度提示了特有的STs与较差预后之间的关系。
肯尼亚内罗毕家畜市场的蜱传播虫媒病毒监测
为了确定蜱传播病毒在肯尼亚及其周边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对肯尼亚内罗毕的屠宰场进行了监测,监测的蜱种类包括Rhipicephalus pulchellus(R.pulchllus,56%)、Amblyomma gemma(A.gemma,14%)、R.appendiculatus(8%)、A.variegatum(6%)和其他。结果共分离出56株病毒株,其中26株来自A.gemma,17株来自R.pulchllus,6株来自A.variegatum,7 株来自其他种类。病毒分离株包括达格毕病毒(Dugbe virus,DUGV),一种与DUGV有关的未知病毒,索哥托(Thogoto)、班杰(Bhanja)、凯丹姆(Kadam)、多理(Dhori)、 巴鲁(Barur)和口蹄疫(foot-and mouth disease, FMDV)病毒。这是多理病毒在东非地区的首例报告,也是首次从蜱标本中分离出已知的FMDV病毒株。本研究结果提示了地方性突发病毒通过蜱传播的可能 性,证实了A.gemma与该地区蜱传播病毒的长期存在有关。
美国西南部啮齿动物相关性巴尔通氏体发热疾病
我们采用了由6种Sigmodontine啮齿动物制备的巴尔通氏体抗原和3种已知的人类巴尔通氏体抗原(B.henselae、B.quintana和B.elizabethae),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了114名因发热疾病住院的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显示,5例急性和恢复期患者的样本出现了针对啮齿动物巴尔通氏体抗原的血清转 化,其IFA滴度≥512。导致最高滴度的抗原来自白喉林鼠(Neotoma albigula),尽管其不是必查的感染源。5例出现 血清转换的样本中有3例与3种人类巴尔通氏体抗原没有交叉反应。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寒战、肌痛、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血症。虽然巴尔通 氏体抗体存在交叉活性,但当具有常见临床表现的成年患者出现针对啮齿动物巴尔通氏体抗原的高滴度血清转换时,应当注意寻找其他的人类巴尔通氏体抗原。
丛林斑疹伤寒患者焦痂内的恙虫热立克次体
为了明确焦痂对丛林斑疹伤寒的诊断价值,鉴定患者体内恙虫热立克次体的基因型,我们采用以Sta56基因为靶基因的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了7名 中国山东籍患者的血液样本和焦痂中的恙虫热立克次体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所有7名患者焦痂和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同时,在经过抗微生物剂治疗后采 集的7份恢复期血液样本中并未检测到特异的DNA扩增子。本研究结果提示焦痂可用于恢复期患者恙虫热立克次体的检测和基因型鉴定。
美国1964-2004年人兔热病的流行病学和分子学分析
美国兔热病是由土拉热弗朗西丝氏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的两个亚种,tularensis亚种(A型)和holarctica亚 种(B型)引起。1964-2004年共有39个州获得了分离株并进行了亚型鉴定,我们比较了这39个州人兔热病病例的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特点。结果显 示,A型和B型感染在感染人群、获得分离株的解剖部位和地理分布方面存在差异。脉冲场凝胶电泳得到的分子亚型鉴定结果进一步将A亚型定义为两个亚群 (type A-east和type A-west),这两个亚群在地理分布、疾病结果和传播方面存在差异。本组资料显示,type A-west感染的严重程度低于B型或type A-east感染。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流行病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人兔热病病例,为未来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迁徙的燕雀是欧洲莱姆包柔氏螺旋体病的贮存宿主
为了明确鸟类作为包柔氏螺旋菌的贮存宿主和传播者的作用,我们调查了瑞典迁徙燕雀的蜱感染和病原体贮存情况。我们从13,260只鸟身上共获取了1,120只未成熟的蓖麻硬蜱(lxodes ricinus ticks),经DNA序列分析明确了种属和基因型后,采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了其感染包柔氏螺旋菌的情况。结果显示,鸟类身上的蜱呈聚集性分布,推测其原因可能与迁徙路线上的蜱品种多样化有关。在160只(1.4%)蜱身上发现了莱姆包柔氏螺旋菌。Borrelia garinii是PCR阳性样本和与人类感染有关的基因型中最常见的种类。地面觅食鸟类的蜱感染流行率比其他种类的鸟类高5倍,但这两组鸟类传播包柔氏螺旋菌的能力相同。迁徙燕雀是蜱和包柔氏螺旋菌流行病学方面的重要载体,其作为贮存宿主的能力因觅食行为不同而不同。
骚扰锥蝽是阿根廷查加斯病复燃的虫媒
喷洒杀虫剂后骚扰锥蝽的复燃使阿根廷查科干旱区的根治努力又一次失败。为了了解骚扰锥蝽复燃的方式,并制订出一项综合控制计划,我们于 1993-1997年在阿根廷西北部两个相邻的农村社区中调查了其来源和空间范围。我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影像、空间统计和来自1,881个地区的5 年回顾性数据,评估了外部、残留和原始来源对复燃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复燃过程取决于最初的内部来源和周边感染的社区。我们通过治疗所有社区和靶社区内 1,500米的隔离点,在查科干旱区成功地降低了一个社区复燃的危险。此外,在监测期内喷洒新发疫区内500米的所有地点也可以延迟复燃。
葡萄牙在蜱身上发现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并从一名患者体内获得分离株
我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在从葡萄牙阿连特茹地区一只死亡猫鼬(埃及蒙)采集到的蜱身上发现了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并从一名葡萄牙患者血液中得到首株分离株。我们还描述了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有关的,首次采用PCR方法检测到的新的立克次体毒株。
快讯
孕期天花及母体结局
我们开展了一项历史性研究以评估孕期患天花后母体的结局。结果显示,孕妇的总死亡率估计为34.3%(95%置信区间[Cl] 31.4-37.1),流产或早产比例估计为39.9%(95%Cl 36.5-43.2)。孕前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死亡率。
科罗拉多州丹佛市2003年人类西尼罗病毒感染的随访调查
三县卫生部和玻尔得公共卫生部门对2003年间科罗拉多州丹佛市4个主要县报道的所有非致死性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病例开展了一项随访调查。患者自我报告的信息约在发病后6个月获得。共有656例(81.2%)WNV患者入选本项研究。
加拿大2005年三联重配株H3N2 A型流感病毒
自2005年1月以来,我们在加拿大全境的猪、火鸡和安大略湖同一农场的养猪农户和猪体内分离出H3N2 流感病毒。这些病毒是人类/猪瘟/禽类重配株,与1998年出现的美国猪感染的病毒类似,但具有不同的人类神经氨酸酶基因。
挪威和丹麦蜱传播的脑炎病毒
我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了2名挪威蜱传播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患者(其中1名在丹麦被感染)血清中和810只挪威蜱体内的TBE病毒(TBE virus, TBEV)RNA。此外还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和种系发生分析。这是首次对挪威患者的血清进行TBEV基因组检测。
发现传染性痘病毒颗粒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临床和周围环境样本中的痘病毒,我们建立了一种能够在5个小时以内检测出≤3PFU传染性痘病毒颗粒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病毒培养和实时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感染后迅速表达的2种病毒基因。
南韩发生日本斑疹热
我们介绍了南韩发生的首例日本斑疹热病例和首株从一名南韩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斑疹热立克次体分离株。对16SrRNA、gltA、ompA、ompB和sca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从患者体内得到的这棵立克次体分离株属于日本斑疹热立克次体。
道氏鼠耳蝠体内的2型欧洲蝙蝠狂犬病毒RNA分布
我们采用一种新型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测定了欧洲2型蝙蝠狂犬病毒RNA在其贮存宿主-道氏鼠耳蝠体内的器官分布情况。结果在脑组织中发现高水平的基因组RNA,此外在舌、膀胱和胃中亦发现表达。
编码新型β-内酰胺耐药质粒的复制子分型
以复制子分型为基础的多聚酶链反应是一种记录耐药质粒传播及追踪其演变的新方法。我们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了26种在流行病学方面没有关联的肠杆菌,证实其具有优势的不相容A/C或不相容N相关质粒,这些质粒携带某些新出现的耐广谱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决定簇。
阿齐红霉素治疗生殖器支原体尿道炎失败
我们发现采用1克阿齐红霉素治疗男性生殖器支原体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后可出现显著的失败率(28%,95%置信区间15%-45%)体外研究 也证实生殖器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根治所有病例的感染。本结果为尿道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新的牛朊病毒可传播给鼠
我们以往报道了一种与牛海绵体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不同的牛朊病毒感染,二者在疾病相关抗蛋白酶朊病毒蛋白(protease-resistant prion protein, PrPres)分子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发现向C57BL/6小鼠的脑内注射这种分离株可导致疾病,并保留有不同于BSE的PrPres分子特征。
从美国进口到日本的松鼠检测出钩端螺旋体病
我们诊断了2名曾暴露于从美国进口到日本的南方鼯鼠的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这两名患者在公司中从事与引进动物有关的工作。我们从1名患者和该公司10只松鼠中的5只体内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分离株,经遗传和血清学鉴定证实为Leptospira kirschneri。
2004年西雅图和华盛顿的大麻吸毒者中出现结核爆发
我们发现了11名因非法吸毒活动而存在社会联系的年轻结核病患者具有相同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他们朋友中的大部分人(22人中有14人,占 64%)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热箱(hotboxing,在密闭的汽车车厢内与朋友一起吸食大麻而不断呼吸烟雾)”行为促成了传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孔朝霞译 Wun-Ju Shieh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