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1, Issue 1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5年第1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30 一种新的嗜盐弧菌杂合体(Vibrio vulnificus )//Naiel Bisharat, Daniel I. Cohen,Rosalind M. Harding,等
本文应用多位点基因型别研究和现代分子进化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新近在以色列出现的人致病性嗜盐弧菌杂合体(Vibrio vulnificus)。结果表明,该病原系由2组明显不同的、且相互独立的基因组杂交而成。本研究清楚地展示了2种现存的、非致病性的微生物是如何通过杂交的形式产生致病性微生物变种,导致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
P36 对蜱过敏与莱姆病发生// Georgine Burke, Stephen K. Wikel,Andrew Spielman,等
莱姆病疫区的居民经常暴露于蜱媒的叮咬,但是他们相对较少地真正发生莱姆病。为了了解曾经对蜱媒叮咬过敏的人是否较少发生莱姆病,本文对Block Island和Rhode Island两地居民对几个可能影响莱姆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在 1,498 名研究对象中,27% 报告曾经被蜱媒叮咬过1次 (95%可信限为 23%–31%), 17%报告在上一年度中曾经被蜱媒叮咬过 (95%可信限为13%–21%)。随后对采集的135 只肩突硬蜱(鹿扁虱)进行了检测, 发现其中23%感染了博氏疏螺旋体(95%可信限为20%–26%)。本研究发现:先后发生3次以上蜱媒叮咬、瘙痒的人,发生莱姆病的可能性明显降低(OR为 0.14, 95%可信限为0.94–0.03,p = 0.01)。既往被未感染的蜱媒的叮咬,使莱姆病疫区的居民免于发生莱姆病。
P54 大肠杆菌基因和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型别//Catherine Branger, Oana Zamfir,Sabine Geoffroy,等
为了评估大肠杆菌菌株中所出现的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的影响,本文将研究了从肠外感染或局灶感染所分离到的临床菌株(分别含55 TEM-型, 52 CTX-M-型和 22 SHV-型ESBL基因)进行系统分类、毒力因子,基因片段(pap, sfa/foc, hly、aer 等)以及对氟喹诺酮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分类属于B2群组含ESBL基因的菌株多为SHV 型和小部分TEM型,含有大量的毒力因子,但是对氟喹诺酮敏感,而新近出现CTX-M型的菌株系统分类多为D群组 ,缺乏毒力因子,但是对氟喹诺酮耐受。可见,新出现的产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杆菌菌株及其特性似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ESBL基因、毒株的遗传物质背景和生态选择压力。
P 95 1991~2000年美国Norovirus感染与食源性疾病发生//Marc-Alain Widdowson, Alana Sulka,Sandra N. Bulens等
为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人们对细菌性病原极尽努力,也取得成效。但是目前怀疑引起胃肠炎最常见病因是Norovirus (NoV)病毒感染,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了解NoV在食源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1991年至2000年期间8,271 起报告到美国CDC的食源性疾病资料 ,确认其中与NoV 有关的爆发比例从1991年 的1% 上升到2000年的12%。 而且1998年至2000年期间, 76% 的NoV 爆发报告集中地来自11个州。2000年6个州发生的食源性疾病,50% 的归因于NoV感染。NoV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的规模大于细菌性病因所致的(中位数为25人:15人)。 10%的病人寻求医疗帮助,1%接受住院治疗。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的进一步应用将有于更好地评估NoV在其中的作用,并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P113 估计2000年美国肠沙门氏菌污染的蛋品所致的病案例数/ / Carl M. Schroeder, Alecia Larew Naugle, Wayne D. Schlosser
本文作者提出的分析模型显示2000年美国人群中因食用被肠沙门氏菌污染的带壳蛋品引起了182 060个病案的发生。估计不确认区间范围为81 535(5%)~276 500(95%)。本文提供了又一种估计食源性疾病发生和定量估计不确定度的方法。
P139毛里求斯地区发生首例人类鼻疽//Mohammad Iqbal Issack, Chundr Dutt Bundhun,Hemraj Gokhool
本文报告了毛里求斯地区首例发生的人类鼻疽。目前当地尚未报道分离出类鼻疽假单胞菌。该病例系一名免疫缺陷患者,从未出过国,经常接触泥土。 她生病的时节雨水较月平均降雨量多。
P141 A群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James R. Johnson, Andrew C. Murray,Michael A. Kuskowski等
新近在美国及美国以外的20个地区采集到临床标本用于大肠杆菌菌株分离,结果得到1102 株菌株,其中在17个地区分离到A群组菌株。A群组分离株分别占从美国本土分离到的菌株和美国以外地区的9%和3%(p < 0.001),其对磺胺药TMP-SMZ)的耐药性分别为10%和1.7%(p < 0.001)。鉴于A群组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毒力特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其大范围的传播。
P158玛雅人中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学证据//Guadalupe Ayora-Talavera, Juan Manuel Cadavieco-Burgos,和Alejandro Bernardino Canul-Armas,等
从墨西哥Yucatán州Kochol市的115份来自土著玛雅人的血清标本检测到流感病毒抗体。针对不同流感毒株的血清阳性分别为26.9% (A/Bayern/7/95);40.8% (A/Sydney/5/97)1.7% (A/Swine/Wisconsin/238/97)和79.1%(A/Swine/Minnesota/ 593/99)。本文首次报道了猪流感病毒在墨西哥 人群中的流行情况。
P154 Norovirus在游轮上的传播//Elmira T. Isakbaeva, Marc-Alain Widdowson,R. Suzanne Beard,等
本文报告了一起norovirus病毒性胃肠炎影响到某游轮的连续两个航班的乘客和随后的4个航班,虽然期间经过了1周的卫生消毒处 理。本文证实了其传播模式包括食物传播和人间传播。尽管在该船上进行了消毒处理,但是病毒仍然继续存在,而且还引入新的毒株、传到陆地导致疾病暴发。
116 2002年车臣共和国蚊媒传播病毒的流行情况 // Zdenek Hubálek, Petr Zeman, Jiří Halouzka,等
2002年8月车臣共和国的Vltava和Labe 河流沿岸农村地区发生洪灾,当月20日之后该河流沿岸的Mělník地区蚊子大量孳生、繁衍,9月3~9日达到高峰(密度为70次/分/人),9月中下旬 之后逐渐回落,11月消失。当时孳生的蚊虫主要为Ochlerotatus sticticus, Oc. cantans, 刺扰伊蚊(Aedes vexans)和灰色伊蚊( Ae. Cinereus)。
为了评估该地蚊媒传播病毒感染发生的风险,本文作者采用中欧常见的蚊媒传播病毒筛查受灾地区人群抗体的水平,采所用的病毒包括本扬病毒 科的塔希纳病毒(Tahyna,TAHV)、 黄病毒科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WNV),;披膜病毒科的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SINV),和本扬病毒科的贝它病毒(Batai ,BATV)。本研究根据蚊子的密度从大到小人为的将受灾地区分成4个区域,分别称之为A区、B区、C区和D区(D区作为对照)。经知情同意后,在 2002年9月6~13日,即洪灾高峰之后的3周、也是蚊子出现2周,采集了497名不同年龄研究对象的血样。在7个月之后,即2003年4月9日至15 日,又对其中的150人采集了第二份血样,其中A区34人、B区43人和C区73人。(见图1)
图1. A) Melník地区潜在的蚊媒传播病毒分布图。Landsat MSS卫星拍摄影象如图所示:红点连成的线表示森林,水情用灰色的背景表示,Tahyna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的居民生活的区域,将其按风险的高低用从大至小 的圆圈表示出A~C区。B)(插入)2002年8月17日Labe 和Vltava 河流的卫星影象,阴影部分显示河流中洪水的泛滥程度(洪峰过后2天)。在Labe河域上游颜色较浅部分为受淹的林区和随后大量蚊子孳生,在两河流的较远的 左右侧、颜色较深的的部分表示可耕种的农田地区,主要孳生的蚊子种类不同
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T)、和斑蚀中和实验(PRNT) 检测其血清抗体。用于HIT的毒株为TAHV 92, WNV Eg101, BATV 184 和SINV Eg339,滴度高于1:20判为HIT阳性;用于PRNT的毒株为 TAHV T16, WNV Eg101, CEEV Hypr和 BATV 184 ,所有的待测血样经灭活、1:8稀释后进行实验得出 PRNT50和PRNT90。所有与WNV呈阳性反应的血清也同时用中欧脑炎病毒(CEEV)检测,以排除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用BATV 进行PRNT仅作为HIT阳性标本的确认实验。
检测结果显示:1)针对TAHV,16.5%的研究对象(82/497)中和抗体阳性,14.9%(74/497)的HIT阳性。其PRNT50和PRNT90分 别为32~2048和16~1024,几何均数(GMT)分别为 260和119;HIT滴度从20~40 至160 不等 (GMT为 40)。不同性别的中和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男15.8%--32/202, 女16.9%-- 50/295),年龄的增长与之存在相关,19岁以下者TAHV抗体很少呈现阳性。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A区阳性率为28%、B和C区较低,D区最低 (5%),D区与A、B、C区之间、以及A区和C区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2)针对WNV,无特异性反应结果。虽然6.8%的研究对象 (34/497)HIT呈现1:40~1:80不等的阳性反应,但是他们同样用CEEV检测同样也呈现相似甚至更高滴度(<160)的阳性反应;且 1.2%(6/497)PRNT90、8.5%(42/497) PRNT50也呈现低滴度的反应。因为该地区以往可能CEEV感染可能发生过、且部分研究对象已经接种过抗蜱媒脑炎病毒疫苗,因此认为该低水平的反应属于与CEEV交叉的非特异性反应。 3)针对SINV ,仅有HIT结果。1.4%(7/497)者检测到滴度为1:20~1:40阳性反应。4)对于BATV,仅有7人有1:20 HIT阳性, PRNT50为64、PRNT90为32 。本研究仅观察到针对TAHV的血清阳转现象(双份抗体呈4倍增长)。水灾之后A区的1名55岁的妇女出现血清阳转(HIT<20/40) 、PRNT50 <8/512),另外还观察到其他三名一个试验(HIT或PRNT)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长,即B区的40岁男子(HIT 20/80; PRNT 128/128)、32岁男子(HIT <20/20–40; PRNT 128/64)和80岁妇女(HIT 20/80; PRNT 64/32)。虽然要求对这四名研究对象进行连续临床观察,但是当地的全科医生并没有很好地配合。一般而言,成人TAHV 感染的症状较儿童轻,C区的73名研究对象未发现血清阳转者。
根据本血清学调查,在该洪灾发生地区未观察到WNV、SINV或BATV流行的迹象,然而另一种蚊媒传播病毒(TAHV)集中出现在 Labe 河流沿岸的Neratovice地区,这点以往未被注意。在Vltava河流的下游,TAHV 抗体阳性的发生率较低,其抗体阳性率的风险沿着D区至A区的顺序、随着与蚊媒滋生地距离的缩小而逐渐升高。在疾病流行地区,当地人群对加州组病毒 (California group viruses)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与本次水灾地区所出现的情况相似,小于20岁的当地居民对TAHV抗体阳性率很低。然而,TAHV似乎 相当活跃,在每150名当地居民中就能观察到1例的血清阳转病例发生,其比率接近0.67%。假设在受影响地区有100 000名居民(1992年人口普查数据),那么就有接近670人在水灾之后可能发生阳转((95% 可信限为20~3 719)。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也会促进蚊媒传播病毒感染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包括蚊群中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人群中蚊媒传播病毒感染,以更好 地指导控蚊工作的开展。
(厦门市第二医院 颜松龄摘译,颜苹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