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directly to site content Skip directly to page options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1, Issue 2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5年第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98 在假定SARS的爆发期间,呼吸道发热性疾病患者的管理模式// Kamran Khan,Peter Muennig, Michael Gardam,等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7月宣布全球SARS爆发的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亚洲不时报告新病例发生。这种情形使得全球的医院和卫生管 理官员始终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如果疾病爆发,快速和准确地鉴别SARS与其他的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有相当的难度。本文作者假定在纽约呼吸道疾病患者高发季节 发生SARS疫情爆发,构建了一种呼吸道发热性疾病的分析-决定管理模式,对一时难以鉴别诊断的呼吸道发热性疾病患者采取最为有效的策略加以管理。如果 SARS仅占发热性呼吸道疾患的比例<0.1%,而用现今的PCR方法作为筛查SARS的检测手段,那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危及公共卫生事 业。当病例之间无法建立可靠的流行病学关联时,每月的开支将超过20亿美元。在呼吸道疾病患者高发季节到来之前提高一般人群的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仅能够挽 救生命,也能大大节约经费开支。

图 1.在难以鉴别诊断的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情况下,两种SARS和流感的流行率的分析方法 A)以社会支出最小化为策略;B)以社会健康最大化为策略。

图2. 在各种不同的实验室检测能力之下,对一时难以作出鉴别诊断的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病例进行优化管理,pSARS表示SARS在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中的流行率。

P201 2004年泰国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H5N1)的发生情况// Tawee Chotpitayasunondh, Kumnuan Ungchusak, Wanna Hanshaoworakul, 等

P 201  2004年泰国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H5N1)的发生情况// Tawee Chotpitayasunondh, Kumnuan Ungchusak, Wanna Hanshaoworakul, 等

甲型流感病毒(H5N1)在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家禽中流行,但是甲型流感病毒(H5N1)在人群中发生的相关信息十分有限,仅来自少之又 少病例。泰国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的流感监测体系,用PCR检测和病毒分离检测临床呼吸道标本。本文回顾了200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的610例病 例,发现了12个确诊和21个疑似病例。所有的12个确诊病例,其居住的村庄均有鸡的非正常死亡,9人后院有养殖鸡的死亡,8人与病死的鸡有直接接触。 其中7人年龄小于14岁,发热症状较呼吸困难早5天出现,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预示着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和死亡的到来。在亚洲存在成千上万潜在的H5N1感染病例情况下,对有病禽接触史、低龄、肺炎、淋巴细胞减 少、急性进行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者,应该及时进行甲型流感病毒(H5N1)的实验检测。

图3. 8号和9号病例的胸片,A部分9号病例在发病后5天,右下肺部肺泡片状浸润,B部分该病例则在发病后的第8天出现急性呼吸疾患综合征(ARDS);C部分显示8号病例在发病4天时双肺间质浸润,D部分该病例在发病后第6天出现ARDS。

图 5. 从6号确诊为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病例的病理变化(所有的切片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40倍目镜观察)。A部分肺泡内壁透明膜状物形成,血管充盈、间质中有一些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也出现了;B部分,肺部某处间质纤维母细胞增殖; 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未发现病毒核内包涵体;C部分,纤维渗出液充盈肺泡,透明膜和组织形成,周围的肺泡有出血现象;D部分,脾切片,可见无数的、散在非典型的淋巴细胞,未见病毒性核内包涵体。

P216 阿尔及利亚细菌性人兽共患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Akila Benslimani, Florence Fenollar, Hubert Lepidi,等

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在阿尔及利亚很常见。本文探讨了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问题。从110个案采集了血液标本,在阿尔及利亚本国进行 血培养,在法国进行其血清学和瓣膜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结果表明:77人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确诊病例,33人为疑似病例。在48例血培养阳性,发现致病微生 物。另外62例血培养阴性,进一步的血清学和/或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28例发现致病因子。18个心内膜炎的病因为人兽间其传染性和经节肢动物传播的细菌, 包括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 ,14 例),马尔他布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 ,2 例),Q热病原体(Coxiella burnetii ,2 例)。本文研究发现在北部非洲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很高,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可以在血培养阴性的病例诊断起积极作用。

图 1. 阿尔及利亚国家地图

图 3. A部分为 巴尔通体(Bartonella )感染所致心内膜炎病例的主动脉瓣膜切片,注意瓣膜结缔组织的广泛纤维化(箭头所示)、赘生物(*所示)和瓣膜组织低度的炎性浸润(放大100倍);B部分为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 )感染的瓣膜切片,深度染色的杆菌即为巴尔通体Bartonella)。注意在瓣膜赘生物中可见无数的被银染的细菌团(放大1000倍);C部分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 )感染的瓣膜切片,注意在瓣膜赘生物中细胞外分布的细菌团(*所示,放大250倍)。

P245 一般人群中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的感染情况// Francisco J. Medrano, Marco Montes-Cano, Manuel Conde,*等

本文对50名无肺部疾患或无免疫功能缺陷者的咽漱液检测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i) DNA,以了解健康成年人中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i)感染的流行情况。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i)携带者的判定标准为不同时间进行2次套式PCR,均为阳性,并成功地直接分析其线粒体较大亚单位核糖体的RNA序列。检测结果表明20%的受检者为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i)携带者。所有携带者无症状、HIV抗体阴性、淋巴细胞总数和CD4淋巴细胞分类正常。在6个月之后,从9名 可以随访到的携带者中采集到第二份标本,其中2人仍然阳性。基因型别分析表明它们存在多样性,但是85A/248C和85C/248C最为常见,分别占 40%和30%。本文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表明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i)DNA可以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呼吸道中检出,该结论与原先的假设一致即一般人群是该病原的储存之所和感染之源。

P265 动物的立克次氏体感染和巴西斑点热疫情// Luis A. Sangioni, Maurício C. Horta, Manoella C.B. Vianna,等

本文比较了在卡延钝眼蜱(Amblyomma cajennense )、人群、狗和马中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状况,其中包括巴西São Paulo州的巴西斑点热(BSF)疫区和非疫区。大多数来自BSF疫区的马匹和少数的狗的血清中含有针对立克次氏体(R. rickettsii )抗原的抗体;不同的是,没有任何非疫区的马匹或狗对该抗原存在抗体,尽管他们持续地暴露于卡延钝眼蜱(Amblyomma cajennense )的叮咬中。所有人群的血清和蜱媒,无论来自疫区或非疫区,针对立克次氏体(R. rickettsii )抗原的抗体反应和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文研究显示对进行马匹血清调查是监测经常暴露于卡延钝眼蜱(Amblyomma cajennense )人群叮咬地区的巴西斑点热疫情一种有用的方法。

P283 2001~2003加蓬和刚果共和国的野生动物死亡率监测和人类埃博拉爆发报告// Pierre Rouquet, Jean-Marc Froment, Magdalena Bermejo,等

2001~2003在加蓬和刚果共和国之间森林地带发生的所有人类埃博拉爆发都是由人们处理感染死亡的野生动物尸体所致。在第一次的爆 发后,在加蓬和刚果共和国森林和环境部、野生动物组织的协作下,建立了动物死亡率监测网络,以预测和尽可能避免人类埃博拉发生。自从2001年8月,98 只野生动物的尸体被该网络发现,其中65只为类人猿。在发现的21具动物尸体中,10 只大猩猩, 3 只黑猩猩和1只小羚羊埃博拉病毒实验检测阳性。在所有观察到的5次人类埃博拉爆发中,事先均有野生动物埃博拉的爆发,其中2次本文作者在觉察到野生动物埃 博拉病毒爆发之后,均在人类埃博拉发生之前的数周向卫生当局发出了预警。

图1.界于加蓬和刚果共和国之间的森林地带地图,红点位置表示发现埃博拉病毒呈阳性的动物尸体(由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安全P4级的实验室确认)。

图5.2002年12月在刚果共和国原野中发现野生动物尸体的省份,照片由P. Rouquet提供 A)雌性猩猩,死亡3天后;B)雌性大猩猩, 死亡7天后;C)雌性大猩猩, 死亡21天后。

P298体外宿主细胞对尤苏它病毒(Usutu virus)的易感性// Tamás Bakonyi, Helga Lussy, Herbert Weissenböck,等

本文调查了13种永久传代的细胞系、3种原代细胞、鸡胚、PK-15 和鹅胚纤维母细胞对尤苏它病毒(Usutu virus) 的敏感性及其致细胞病变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病毒可在上述所有哺乳动物细胞中繁殖,而不能在鸡胚或鹅胚纤维母细胞中繁殖。

图1. 尤苏它病毒(Usutu virus)感染Vero细胞所致的细胞病变(苏木精-伊红染色), A)未感染的对照组;B)感染病毒4天后,标尺长度相当于100 μm.(福建CDC颜苹苹译)

Page created: August 08, 2011
Page updated: August 08, 2011
Page reviewed: August 08, 2011
The conclusions, finding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by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journal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 the author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Use of trade names is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any of the groups named above.
edit_01 ScholarOne Submission Portal
Issue Select
GO
GO

Spotlight Topics

 

 

Get Email Updates

To receive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pag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ile_ex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