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3, Issue 1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7年第1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8孟加拉国出现G2P[4] and G12P[6] 轮状病毒流行//Mustafizur Rahman, Rasheda Sultana, Giasuddin Ahmed等
对约2万份来源于孟加拉国一个城市医院和一个乡村医院在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间的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A抗原,4,712 份(24.0%)呈阳性。471份(约10%)G和P基因型是阳性。在2001-2005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G1P[8] (36.4%) 和G9P[8] (27.7%)是流行株,而G2[4] 和G12P[6] 在轮状病毒阳性病人中只占15.4%和3.1%。在2005至2006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G2P[4]成为最占优势的菌株,占43.2%,其次是 G12P[6],占11.1%。由于最近获准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仅含P[8]的特异性,该疫苗是否在非P[8]流行区能否起作用还未知。
P25在多伦多的红狐中消灭北极变异狂犬病// R.C. Rosatte, M.J. Power, D. Donovand等
为了控制红狐的北极变异狂犬病病毒,在1989-1999年间,332,257份含有Evelyn-Rokitnicki-Abelseth 狂犬病病毒株的减毒活疫苗的诱饵被投放在多伦多的市区和郊区。人和宠物很少与诱饵接触,没有观察到疫苗的副反应。在投放诱饵的随后17年里,红狐的狂犬病 显著地减少,在1990-2006年只发生5例,而在1973-1989年未投放的17年里就发生96例。至2006年9月止,最后报告的一例红狐狂犬病 是发生在1996年。因此发放口服的狂犬减毒活疫苗诱饵,对控制城市中红狐的狂犬病是一项切实可行的策略。
P89输血与变异克雅氏病的传播// Klaus Dietz, Günter Raddatz, Jonathan Wallis等
变异克雅氏病(vCJD)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为了防止通过输血而产生二代传播,一些国家已开始拒绝已接受过输血的人作为供血者。我们采用动 态的年龄结构模型来研究这项措施的有效性。该模型是首次采用,基于如下的流行病学数据:1)记录供血者的活动性,2)一个有关变异克雅氏病(vCJD)的 病例对照研究,3)受血者的年龄分布,4)已接受过输血的受血者的死亡。这个模型预示变异克雅氏病(vCJD)的感染,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人群的,仅通过输 血不可能造成流行。通过拒绝接受输过血的人成为供血者,仅能减少1%病例的发生。
P104 阿根廷南部汉坦病毒感染的聚集性// Maria E. Lázaro, Gustavo E. Cantoni, Liliana M.等
1996年在阿根廷南部爆发了汉坦病毒肺出血综合症,首次证实汉坦病毒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而那里是安第斯病毒流行区。为了鉴别其他可能的 二次传播病例,我们回顾调查了1993年11月至2005年6月间在该地区发生的51例汉坦病毒感染病例。共发现9次聚集性感染涉及20例(39.2%) 病人。其中两个病人在暴露于啮齿动物3周后出现症状,被认为是一次聚集性感染。其余8次聚集性感染均分别开始于一个指示病例,该病例通常几乎是致命 的,19~40天后,至少出现1例病例与指示病例有长期密切的接触。对该8次聚集性感染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可能是传播来源。死亡病例引发二代病例的概 率是41%,而存活病例引发的仅有4%(P=0.005)。在啮齿动物的暴露不能被最终排除时,也应当考虑人与人之间安第斯病毒感染的传播。
P111北极样狂犬病种系在印度的出现// Susan A. Nadin-Davis, Geoff Turner, Joel P.V. Paul等
2001~2004年间,我们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Bangalore)和 海得拉巴(Hyderabad),印度北部Himachal Pradesh山区的Kasauli,收集了37份感染狂犬病的标本,其中10份是人唾液,27份是动物脑组织,对这37份标本和1份已保存样本的N基因 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按照它们来源的地理区域可以分为2组。与世界各地狂犬病代表株比较,显示所有印度分离株以及其它一些亚洲国家分离株在 种系上与北美和欧洲的北极极地附近的北极狂犬病毒有密切的联系。
P124泰国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诊断和地理分布// Vanaporn Wuthiekanun, Nisa Sirisukkarn, Prayad Daengsupa 等
我们通过泰国九个省份700例可疑病例的研究,其中143例(20%)经过实验室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我们对来源于医院诊断的钩端螺旋体病的 阳性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不同省份间,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从0到50%不等,最高是发生在雨季,而且大多数确诊病例是发生在该国的北部和东北部 地区。
P127 台湾本土发生的播散性组织包浆菌病//Chung-Hsu Lai, Chun-Kai Huang, Chuen Chin,等
我们报道了在台湾发生的首例播散性组织包浆菌病,该病是通过病人骨髓的组织病理学、微生物形态学和分离真菌的PCR试验结果而得出的诊断。该病例提示,在台湾,组织包浆菌病也是免疫低下病人机会感染的需鉴别诊断的病种之一。(图)
图1 骨髓的活检标本显示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存在大量椭圆型的微生物(A和B),骨髓液涂片染色显示细胞内存在大量酵母样微生物(C和D)。A)伊红和苏木精染色;B)酸和碱染色;C) 革兰氏染色;D)瑞氏染色。(均为放大1,000倍)。
P151 俄罗斯发生的爬行恶丝虫感染// Laura H. Kramer, Vladimir V. Kartashev, Giulio Grandi等
我们报道了14例由爬行恶丝虫感染引起的人皮下组织丝虫病,这些病人是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俄罗斯罗斯托夫城市诊断的。血清学结果分析显示暴露于爬行恶丝虫具有高危险性。为控制这种人兽共患病,必须加强疫情监测和有效防止犬的感染。
P159马达加斯加岛在翼足蝙蝠(Pteropodid Bats)中检测出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和Tioman病毒抗体// Catherine Iehlé, Girard Razafitrimo, Josette Razainirina等从马达加斯加岛3种果蝠(Pteropus rufus, Eidolon dupreanum, and Rousettus madagascariensis)获得427份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免疫和中和反应方法检测血清尼帕病毒、亨得拉病毒和Tioman病毒抗体,其阳性数分别为23份和3份,提示马达加斯加岛有这些相关病毒的存在。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国英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