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3, Issue 6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7年第6期 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824 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鹿与麋鹿体内异常朊蛋白水平的研究//Brent L. Race, Kimberly D. Meade-White, Anne Ward等
由于跨物种传播的潜在能力尚不确定,鹿与麋鹿中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成为了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CWD在野生麋鹿中的流行明显低于野生 鹿,但鹿与麋鹿将CWD传染给其他物种动物的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由于淋巴组织在一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如羊痒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 们对感染CWD的鹿与麋鹿的淋巴组织中疾病相关朊蛋白(PrPres)的分布或含量是否不同进行研究。免疫印迹法证实鹿的扁桃腺和咽后淋巴结中的 PrPres含量显著高于麋鹿。这种差异与鹿科动物中CWD的自然流行状况相关,并且表明患有CWD的鹿将该疾病传染给其他鹿科动物以及非鹿科动物的可能 性大于麋鹿。
P831 东方花栗鼠西尼罗病毒血症能够感染不同种类的蚊虫//Kenneth B. Platt, Bradley J. Tucker, Patrick G. Halbur等
给东方花栗鼠(Tamias striatus)肌肉接种101.5 到 105.7PFU的西尼罗病毒(WNV),其血清病毒滴度足以使三列伊蚊(Aedes triseriatus)、刺扰伊蚊(Ae. vexans )以及尖音库蚊( Culex pipiens) 受到感染。8只鼠在接种病毒后第1、2、3天的血清病毒平均滴度(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9(3.3–4.5)、106.7(6.4–7.0)、105.8(4.1–7.5) PFU/mL,其中一只在接种后第4天病毒滴度仍为105.8 PFU/mL。病毒滴度>104.8 和 >105.6 的平均估计天数分别为1.7 (1.1~2.3)天和 1.4 (1.0~1.6)天,血清病毒滴度>104.8 PFU/mL的最长持续时间为3~4天。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在2只鼠的小肠、4只鼠的肾中检出WNV 抗原;同时还在一些实验鼠的尿液、唾液以及粪便中检出WNV 病毒。研究表明东方花栗鼠可能在WNV病毒的生活史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可能是蚊虫将这种地方性人兽共患病病毒传播给人类的一种扩增宿主。
图片2:肌肉接种WNV病毒9天后的东方花栗鼠组织切片
A)小肠切片:损伤已经消失,但在固有层的散在上皮细胞以及类巨噬细胞内仍可见WNV病毒抗原(着棕褐色部分)。B)肾切片:在坏死的肾小管 上皮细胞内可见着棕褐色的WNV病毒抗原。采用苏木精染色,特异性WNV感染鼠的腹水(美国菌种保藏中心目录 #VR01267CAF)作为免疫组化染色的第一抗体。指示刻度50μm。
P838 2002–2004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人和禽类制品中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研究//James R. Johnson, Mark R. Sannes, Cynthia Croy等
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可能通过包括禽类制品在内的食物供给过程中传播给人类。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选择时间和空间相匹配的志愿者(包括医院住院 病人和健康的素食者)以及市场上的禽类制品(包括传统饲养和未使用抗生素饲养),并从中采集了931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应用PCR方法对其基因型 (A,B1,B2,D)和与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关联的60个毒力基因进行研究。根据其来源,将331株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分 离株与600株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分离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对抗生素敏感的人类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和毒力标志物均不同于人类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及家禽 的大肠埃希菌(包括对抗生素敏感和耐药的)。相反,人类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群的基因型与家禽的分离株相似,而家禽的大肠埃希菌不论对抗生素敏感还是耐药,其 基因型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许多人类排泄物中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起源于家禽,而家禽中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则很可能由家禽中对抗生素敏感的前体转变而来。
P860 大肠杆菌O157:H7广泛爆发流行期间降低人-人传播的预防策略//Edmund Y.W. Seto, Jeffrey A. Soller, John M. Colford Jr
2006年美国大肠杆菌O157:H7爆发流行期间,主要的预防策略是建议消费者不要进食菠菜。但并没有大范围发布关于预防人-人传播(二代 传播)的健康警告。作者选择适合当前数据的疾病传播模型,用于研究预防二代传播的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模型显示在爆发早期发生过污染菠菜的暴露, 且二代传播也与以前发生的爆发相似(二代传播率约为12%)。同时还提示即使采取一个稍有成效的阻断二代传播(仅可预防2%-3%二代传播病例发生)的策 略也能降低约5%~11%的显性病例。这个分析结果证实在大肠杆菌O157:H7爆发期间利用广泛发布的公共卫生信息,并就如何阻断二代传播提出建议是有 效的。
P867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与饲料产业的地理空间分析//Mathilde Paul, David Abrial, Nathalie Jarrige 等
在法国,尽管禁止使用含有肉骨粉成分的动物性饲料饲喂反刍动物,但在禁令实施之后仍在数百头新出生的牛中检出疯牛病病例。为了研究禁令实施之 后,肉骨粉饲料、动物脂肪以及磷酸氢钙与感染疯牛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对饲料产业的分布情况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利用629例疯牛病病例、各种副产品的使 用情况和饲料厂的市场销售覆盖范围等有关数据,对由相同工厂提供饲料和与副产品使用有关联的951个区域的疯牛病感染风险进行绘图。应用基于 Poisson分布空间平滑法的贝叶斯等级模型,绘制包括协变量在内的疯牛病的疾病分布图。结果表明:使用肉骨粉饲料与感染疯牛病的风险呈现地理空间关 联,提示交叉污染是禁令实施之后最有可能的传染来源。
P889 临床标本中新型人肠道孤病毒的分离及鉴定//Kanako Watanabe, Masayasu Oie, Masaya Higuchi等
我们利用Vero细胞从一个表现为雷亥综合征的1岁女孩的脑脊液中分离出一株NII561-2000病毒。氨基酸序列分析提示该病毒为人肠道 孤病毒(HpeV,又称艾柯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中和实验显示NII561-2000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于HPeV-1, HPeV-2, HPeV-3,基因序列也不同于HPeV-1, HPeV-2, HPeV-3 HPeV-4 和HPeV-5。因此,认为NII561-2000是HPeV-6的原型。在日本新堈的不同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41株HpeV中,与 NII561-2000相关的病毒10株, HPeV-1 14株, HPeV-3 16株, HPeV-4 1株。NII561-2000相关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除了这位1岁女孩的雷亥综合征外,还可能表现为传染性肠胃炎、皮疹、上呼吸道感染、瘫痪等症状。
P896台风后台湾南部地区类鼻疽爆发//Wen-Chien Ko, Bruno Man-Hon Cheung, Hung-Jen Tang等
2005年7月到9月,台湾南部地区在台风过后确诊了40例类鼻疽病例。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检测证实标本中检出的2种基因型在2000年就已经存在。此次疫情爆发表明类鼻疽是台湾的地方性疾病。
P908 2004-2005年马达加斯加急性胃肠炎儿童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分析//Dimitrios C. Papaventsis, Winifred Dove, Nigel A. Cunliffe等
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在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的237名急性胃肠炎儿童中,有14名(约占 6%)感染了诺如病毒,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11-12月份出现感染高峰)。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证实GII为最常见的基因型。本次研究所 发现的GI基因型又分别归属于GI.1、GI.3以及 GI.4基因亚型。结果表明诺如病毒在马达加斯加具有广泛的基因多样性。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潘蕴蛟、林丽摘译,严延生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