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4, Issue 4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8年第4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552应用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判断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 Michael D. Green,Henry Nettey, 和Robert A. Wirtz
由于磷酸奥司他韦的赝品问题日趋严重,瑞士巴塞尔F. Hoffmann-La Roche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比色色谱法来判别真假特敏福(Tamiflu,磷酸奥司他韦的商品名)。比色法定量测定的原理:磷酸奥司他韦与刚果红或溴氯 酚蓝染料结合后形成一种易萃取的离子耦合体。反相色谱法以碱性流动相洗脱,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对两种方法的变异性和选择性进行评估后,用于检测通过因特网 收集的多批磷酸奥司他韦产品。结果提示刚果红试验的灵敏度、线性关系和精确度较高。比色和色谱分析结果提示各批次磷酸奥司他韦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误差 在±15%范围内。
P557在法国巴黎血培养标本中发现耐氟胞嘧啶的热带假丝酵母克隆株//Marie Desnos-Ollivier, Stéphane Bretagne, Claire Bernède等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是一种二倍体子囊菌酵母,4%–24%念珠菌败血症的病原体为热带 假丝酵母。关于该菌种对氟胞嘧啶耐药的报道很少,但巴黎地区一项为期4年的调查发现从血培养标本中复苏的130株热带假丝酵母中有45株(35%)对氟胞 嘧啶耐药。这项调查目的在于验证耐氟胞嘧啶的分离株为一种热带假丝酵母亚群的假设,并探讨流行病学与染色体组之间的关系。对流行病学资料和基因序列进行分 析,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提示巴黎地区流行的耐氟胞嘧啶的热带假丝酵母分离株与恶性肿瘤有关,且病死率比其它热带假丝酵母低。建议通过分析2种多形微核标 记物并进行URA3测序来监测这种菌株。
P566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可引起侵袭性曲霉病//Paul E. Verweij, János Varga, Jos Houbraken等
我们发现了4例裸胞壳属的感染者,经序列分析鉴定为四脊裸胞壳感染。对全球33份裸胞壳属的分离株进行序列分析,其中12株为构巢裸胞壳(E. nidulans),这12株在此之前均已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为构巢裸胞壳。12株四脊裸胞壳中只有6例此前已得到形态学方法的证实。构 巢裸胞壳对两性霉素B不如四脊裸胞壳敏感(最低抑菌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2.5和0.5 mg/L,p<0.05);四脊裸胞壳对卡泊芬净不如构巢裸胞壳敏感(最低抑菌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1.83和0.32 mg/L,p<0.05)。提示序列分析法比形态学方法能更精确地鉴定裸胞壳属,而正确的菌属分型和体外药敏试验会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P573 欧洲暴发性病淋巴肉芽肿时采取的防治措施//Aura Timen, Marlies E.J.L. Hulscher, Dieuwke Vos等
为了评估各国防治性病淋巴肉芽肿再度肆虐的措施,我们通过结构性问卷对26个欧洲国家的代表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收回了18个国家的答卷。各国 应急反应的能力、监测暴发和控制暴发的措施都有差异。各国的推荐方案均未能始终采用循证标准。我们也没有制定对这些方案效果的评判标准。各国对意外暴发的 应急预备和对预警的快速反应能力参差不齐,暴露了他们在控制暴发能力方面的缺陷,需要更多指南来贯彻和评价(性病淋巴肉芽肿)跨国爆发时的防治措施。
P579癌症发热患儿的β-疱疹病毒感染情况//Stephanie Yee-Guardino, Kate Gowans, Belinda Yen-Lieberman等
我们对30例癌症发热患儿的β-疱疹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并以9例接受器官移植的发热儿童作为对照。PCR结果提示1例癌症患儿 (3.3%)和3例器官移植儿童(33.3%)呈巨细胞病毒阳性。在4例癌症患儿(13%)和3例器官移植儿童(33.3%)中检出人类疱疹病毒 6B(HHV-6B)的DNA片断,处于最初免疫抑制期(6个月)内的儿童更易感染HHV-6B(16例免疫抑制期内的癌症患儿中有4例感染HHV- 6B(P=0.05),其余14例癌症患儿中无人感染HHV-6B)。调查中未检出HHV-6A和HHV-7。在感染了HHV-6B和 巨细胞病毒的儿童中未发现其它发热诱因。1例HHV-6B阳性的癌症患儿伴有肝炎。其他HHV-6B阳性的癌症患儿有其轻微的“病毒性”疾病,类似儿童首 次感染巨细胞病毒时的症状。HHV-6B和巨细胞病毒应纳入癌症发热患儿的鉴别诊断。
P586 埃及农村地区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的血清学表现及危险因子//Sam M. Mbulaiteye, Ruth M. Pfeiffer, Bryan Dolan等
为了确认埃及的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与血吸虫和丙型肝炎感染是否有关,我们调查了965例曾接受过HHV-8和血吸虫感染检测的埃及人(<15岁的被调查者HHV-8和血吸虫的血清学 阳性率分别为14.2%和68.6%,≥15岁的被调查者分别为24.2%和72.8%)。 成人中HHV-8血清学阳性与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牙科治疗史、文身、注射次数≥10和丙型肝炎血清学阳性有关。校正分析结果提示男性HHV-8血清学阳 性与牙科治疗史有关(比数比[OR] 2.4, 95%可信区间[CI] 1.1–5.2) ,女性HHV-8血清学阳性与丙型肝炎血清学阳性有关(比数比[OR] 3.3, 95%可信区间[CI] 1.4–7.9) 。HHV-8 与血吸虫抗体的关联在男性中并不显著 (OR 2.1, 95% CI 0.3–16.4),在女性中处于临界状态(OR 1.5, 95% CI 1.0–2.5)。这些结果提示埃及农村地区HHV-8经唾液传播,可能存在院内感染情况。
P592 猴痘感染的回顾性分析//Melissa E. Dubois 和 Mark K. Slifka
正痘病毒间的血清学交叉反应是实验室诊断特异性正痘病毒感染和描述疾病暴发流行特征时的关键问题。过去用于鉴别正痘病毒的交叉吸附中和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和红血球凝聚抑制试验等方法既耗时又费力。我们运用交叉吸附原理开发了一种简单的预吸附ELISA 试验来区别猴痘感染和牛痘接种。尽管诊断牛痘免疫人群中的临床不典型猴痘患者仍有困难,但这种方法鉴别临床典型猴痘患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达100%,且 不受牛痘接种史的影响。我们还介绍了蛋白印迹试验,可利用多达3条诊断性条带来区别牛痘接种和猴痘感染。这些实验技术为猴痘暴发的回顾性分析提供了独立的 诊断性试验。
P608 用差量ELISA对传染性海绵体脑病进行快速分型// Stéphane Simon, Jérôme Nugier, Nathalie Morel 等
牛海绵体脑病 (BSE)的病原体已经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克-雅病变异。绵羊与山羊在实验室条件下能感染BSE,也可能在自然环境中接触过BSE;但BSE能否传播给小 型反刍动物仍是未知数。基于BSE相关异常朊蛋白(PrPsc)的生化特征和该蛋白 N末端的蛋白酶K诱导的特异性进行性退化,我们开发了一种快速ELISA 试验来区分BSE和其他羊痒病。这种方法能很好地鉴别绵羊的BSE和其他羊痒病,法国的主动监测网(2002/2003)发现的260例感染传染性海绵体 脑病(TSE)的小型反刍动物样本也已用这种方法进行了筛查。在这些样本中发现了首例自然感染BSE的山羊,ELISA 试验结果不仅是这一发现的有力证据,而且能根据PrPsc蛋白酶K的敏感度为TSE分离株分型。
P626 德国北部蝙蝠中冠状病毒种群1的携带情况及流行模式//F. Glouza-Rausch, Anne Ipsen, Antje Seebens等
我们用反转录–PCR检测了德国北部7种315只蝙蝠中冠状病毒的携带情况,病毒携带率为9. 8%。发现蝙蝠科的四个品种 (沼鼠耳蝠Myotis dasycneme,道氏鼠耳蝠M. daubentonii,纳氏伏翼蝠Pipistrellus nathusii,伏翼蹄蝠P. pygmaeus)与4个种系的冠状病毒种群1有关。这些病毒构成了德国北部的蝙蝠冠状病毒分支。这一分支与中国Ⅰ群冠状病毒分支(与鼠耳蝠属 (大足鼠耳蝠M. ricketti)有关)互为姐妹群。蝙蝠的冠状病毒检出率与幼龄和处于哺乳期显著相关,但与性别和是否怀孕无关。冠状病毒在蝙蝠繁殖集群中扩增与传播,从而在群体水平上而非个体水平上维持蝙蝠的带毒状态。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林春芳译 黄 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