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directly to site content Skip directly to page options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4, Issue 7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8年第7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031  地方性艰难梭菌相关疾病在非手术患者中的归因结局// Erik R. Dubberke, Anne M. Butler, Kimberly A. Reske 等

关于艰难梭菌相关疾病(CDAD)归因结局的资料有限,尤其是流行性背景方面的资料更少。我们对2003年入院≥48小时的非手术住院病人进 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N=18,050)。CDAD病例和非CDAD病例相比,其再入院(危险比2.19,95%置信区间1.87-2.55)和180天 内死亡(危险比1.23,95%置信区间1.03-1.46)的调整危险比有显著差异。在嵌套子队列(N=706)中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归因于 CDAD的可归因住院天数是2.8天,180天内可归因再住院率为19.3%,180天内可归因死亡率为5.7%。与对照组相比,CDAD病人更可能被送 往长期保健机构或是转诊外院。即使在非爆发的情况下,CDAD对病例患病及死亡的不良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并且CDAD的影响在出院后仍持续存在。

P1060  以北马拉维大型人群为基础的结核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病例群大小的决定因素//Judith R. Glynn, Amelia C. Crampin, Hamidou Traore等

携带有相同株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核病人为一个病例群,群的大小取决于病人或菌种特征。在马拉维卡龙加地区进行的一项为期7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结核 病研究中,使用IS610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为病例分群,但不包括条带小于5的模式。菌株与国际数据库的比较使用间隔寡核苷酸分型法。在682个 成群病人中,病例群大小从2-37不等,大群中男性患者、年轻成年者和城镇居民比例明显增加,群的大小与HIV携带状况及结核病死亡不相关。10个大群菌 株中9个(90%)的Spoligotypes特征图谱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常见Spoligotypes特征图谱相同或非常相似(仅1个间隔的差别),而 56个非成群病人中只有37个(66%)出现相似的情况(P=0.3)。大群的形成可能与多地区人群混居的因素有关,但该环境中的常见菌株的 Spoligotypes特征图谱在其他地区也很常见,并与菌株传染性变异相符。

P1067  摩洛哥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Mhammed Sarih, Cristina Socolovschi, Najma Boudebouch等

2002–2006年间,在摩洛哥东北部的塔扎地区采集了家畜和植被中4属7种共370只蜱。经柠檬酸合成酶和立克次体属外膜蛋白基因的 PCR产物片段测序鉴定,在101只蜱(27%)中检出立克次体DNA。检出的7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包含4种病原体:边缘璃眼蜱中分离的埃氏立克次体、 血红扇头蜱中分离的马赛立克次体、边缘革蜱中分离的斯洛伐克立克次体及篦子硬蜱中分离的摩纳森本立克次体。还检出了2种可疑病原体(边缘革蜱中分离的raoultii立克次体和篦子硬蜱中分离的瑞士立克次体);和1种从血蜱属蜱类中分离的未知立克次体。

P1081 1997–2006年间旅行返乡的登革热病患的特征及其发病的季节性和年度趋势//Eli Schwartz, Leisa H. Weld, Annelies Wilder–Smith等

我们研究了国际旅游相关疾病监测网络Geosentinel中报告的522个返乡的登革热病患旅客发病的季节性和年度趋势。东南亚(6,9 月),中南亚(10月),南美洲(3月)和加勒比地区(8,10月)的登革热病例呈现地区特异性的发病高峰。在研究期间,登革热的数次流行使旅行相关的登 革热发病表现出年度波动性。在东南亚地区,登革热年发病比例从非流行年每1000个患病的返乡旅客中有50例感染登革热,增加到流行年中平均每1000个 患病返乡旅客中有159例感染登革热。因此,可以将登革热添加到旅行前指导的疾病列表中,并按季节提供登革热感染风险的相关信息。同时,在非典型时期检出 旅行者登革热病例可以给国际社会提供特定地区中登革热开始流行的信息。

P1089  土耳其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因的前瞻性研究//Mehmet Ceyhan, Inci Yildirim, Paul Balmer等

细菌性脑膜炎病原的检测及疾病费用的估算是指导免疫接种政策的重要原则。为了确定土耳其脑膜炎的发病率和病原,从临床诊断的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患儿中(1月龄-17岁)前瞻性获取了脑脊液标本。用多重PCR的方法来鉴别肺炎链球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DNA。共收集了408份脑脊 液标本,其中243份检出细菌性病原;在PCR阳性标本中脑膜炎双球菌占56.5%,肺炎链球菌占22.5%,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占20.5%。在脑膜炎双 球菌阳性的脑脊液样本中,W-135、B、Y和A血清型分别占42.7%、31.15%、2.2%和0.7%。本研究强调了在土耳其新发的W-135血清 型疾病,结论是在该地区用于预防脑膜炎的疫苗必须要能对该血清型提供可靠的保护。

P1097  一种高致病性伯氏疏螺旋体克隆株在欧洲和北美肆虐//Wei-Gang Qiu, John F. Bruno, William D. McCaig等

严格来讲,伯氏疏螺旋体A和B克隆株通常与莱姆病的传播有关,二者通过外膜蛋白C(ospC)基因序列加以区别。为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我们对来自欧洲和北美的68个菌株的1个染色体位点(16s-23s核糖体RNA间隔区)和3个质粒位点(ospC, dbpA和BBD14)进行了测序。OspC-A克隆株在两大洲都很普遍,而且分离株的DNA序列一致,表明是近期的跨洋迁移。OspC-A分离株的遗传同质性在附加的6个染色体管家基因位点(gap, alr, glpA, xylB, ackA和tat)序列中得到证实。与此相反,两大洲ospC-B组的基因型构成截然不同,提示存在地域差异。结论是近期ospC-A克隆已经迅速而广泛地扩散了。OspC-A克隆株的流行可能曾促进且将继续促进莱姆病发病率的攀升。

P1109  猪旋毛虫感染和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工具//Robin Burke, Penny Masuoka, K. Darwin Murrell

牧养的猪通过接触野生储存宿主很容易受到旋毛虫感染。为了评估日益增加的牧养猪肉制品的潜在影响,我们绘制了美国旋毛虫栖息地和养猪农场所在地的地图,28个农场位于既往感染发生地50公里范围内。

P1112  地方性灵长类动物病毒在直布罗陀猕猴中的独特模式//Gregory A. Engel, Mark Pizarro, Eric Shaw等

由于直布罗陀猕猴与人接触频繁,我们检测了79只猕猴体内的抗地方性灵长类动物病毒的抗体。所有猕猴均未检出乙型疱疹病毒、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猴逆转录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和恒河猴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在成年猕猴中猴泡沫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达88%。

P1119  2004–2005年法国暴发人假结核耶尔森病//Pascal Vincent, Alexandre Leclercq, Liliane Martin等

2004–2005年冬季期间,法国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感染的病例增加,且病人间或菌株间缺乏流行病学联系。病例的增加表明在该地区流行的病原的瞬态扩增,并可能与该病原在啮齿类储存宿主中发病率的增加相关。

P1123  美国克氏锥虫分离株的分子分型//Dawn M. Roellig, Emily L. Brown, Christian Barnabé等

已有研究对寄生虫流行区中克氏锥虫的特征进行了描述。随着新的人类病例的出现、兽医病例数目的增加和潜在已感染移民的大量涌入,了解该病种在美国的生态情况迫在眉睫。我们使用经典的分型方案对来自不同宿主的107株分离株进行了谱系鉴定。

P1132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对牛的感染实验//Donata Kalthoff, Bernd Hoffmann, Timm Harder,等

对四只牛犊进行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接种实验,该株病毒A/Cat/Germany/R606/2006 (H5N1)是2006年从猫中分离的。采集鼻拭子黏液接种到鸡胚和MDCK细胞中,发现所有牛犊都保持健康状态,仅有少数出现低量排毒。所有实验牛犊都 出现血清转化。

P1135  2006年马达加斯加州图阿马西纳地区爆发登革热及基孔肯亚热//Mahery Ratsitorahina, Julie Harisoa, Jocelyn Ratovonjato等

2006年1月至3月在图阿马西纳发生了登革热样综合征的爆发。在55份标本中有38份检出Ⅰ型登革热或基孔肯亚病毒。白纹伊蚊是收集到的唯一潜在宿主。随机抽取了4242名有代表性的当地居民进行回顾性调查,67.5%的被调查者报告在此期间出现登革热样症状。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叶莺摘译 林春芳审校

Comments to the EID Editors
Page created: August 05, 2011
Page updated: August 05, 2011
Page reviewed: August 05, 2011
The conclusions, finding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by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journal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 the author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Use of trade names is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any of the groups named above.
edit_01 ScholarOne Submission Portal
Issue Select
GO
GO

Spotlight Topics

 

 

Get Email Updates

To receive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pag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ile_ex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