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directly to site content Skip directly to page options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5, Issue 12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fing Infectious Disease>2009年第15卷第12期

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897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标签/Guang-Wu, Chen, Shin-Ru Shih 人们目前还不明确究竟是哪一些突变导致了2009年大流行H1N1流感病毒的出现并在人体内复制和传播。我 们通过对大范围的流感病毒蛋白序列分析,确定具宿主特异性的保守氨基酸位点,称为标签。在区别禽病毒和人病毒的47个非糖蛋白信号标签中,甲型H1N1流 感病毒中有8个是人源的。详细比对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亲源接近的猪流感病毒的这8个标签氨基酸残基特征,发现其中7个已突变为人源,仅PA 356是禽源的K,而在H1N1流感病毒PA 356是人源的R,提示区别猪病毒和人病毒的信号标签仍然存在。这些的连续监测非人源物种标签,有助于流感病毒的监测和评估其未来为适应人类而产生变异的 可能性。

P1904  中国2004–2006年啮齿动物经蜱传播的病原情况//Lin Zhan, Wu-Chun Cao, Chen-Yi Chu,等  在中国大陆6个省和自治区共收集705只啮齿类动物,采用PCR检测可经蜱传播的病原(吞噬细胞埃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土拉菌),感 染率分别是5.5%、6.7%、9.1%和5.0%。10种啮齿动物中有18只动物(2.6%)携带有2–3种病原。通过PCR产物序列分析证实了被测病 原的存在及其基因型。这些发现证实经蜱传播的病原可同时流行,多种啮齿动物可能涉及到地方性动物性疾病的流行。

P1909  应对流行性呼吸道病毒威胁,控制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Yock Young Dan, Paul A. Tambyah, Joe Sim,等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促使许多曾深受SARS之害的亚洲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在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方面。我们在新加坡三级医院通过模 拟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暴发三种模式,研究了医院方面不同应对措施的实际成本和成本效益分析。2009年甲型 H1N1流感大流行中,保护措施仅针对病毒感染者,为避免死亡产生的边际成本最低,仅为$23 000;高危地区的加强防护措施(黄色警戒)和整个医院全面防护措施(橙色警戒)避免了病例死亡,但为避免死亡产生的边际成本高达$2,500,000。 SARS和西班牙流感需要更严格的措施。高病死率、高毒力和高比例的不典型症状对成本/效益的影响最大。根据病毒特征和社区风险调整措施有助于更好地应对 未来的疾病流行。

P1917 2007–2008年肯尼亚高地可能切断疟疾的传播// Chandy C. John, Melissa A. Riedesel, Ng'wena G. Magak,等   由于肯尼亚高地疟疾传播不稳定成为消灭疟疾的目标,这是因为在干旱季节高地疟疾的传播率降到低水平。在肯尼亚的Kipsamoite 和Kapsisiywa的高地(人口约7 400),从2005年开始执行年度家庭室内滞留喷洒拟除虫菊酯措施。2006年10月蒿甲醚 /复方蒿甲醚作为一线抗疟药使用,在2007年4月到2008年3月期间,在这些地区没有出现镜检病原体阳性的疟疾病例。从2007年5月到2008年4 月在无症状的人群所做的4个评估中,少于0.3%的人在任意时间采血镜检或PCR检测呈恶性疟原虫阳性;所有人的最后2阶段中标本检测均为阴性的。发现表 明,通过大范围的对这些地区进行年度室内家居滞留喷洒,结合青蒿素治疗可以达到干扰和消灭疟疾传播。

P1925 1999–2006年美国社区相关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门诊病人感染情况//Eili Klein, David L. Smith和Ramanan Laxminarayan   社区相关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已成为美国医院的主要问题,采取和处理较高级别的医院相关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 MRSA)相同的方法处理。综合网络监测系统1999–2006年抗生素药物敏感资料,我们分析全国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CA-MRSA关系。在 1999–2006年的门诊病人中,CA-MRSA分离率提高了7倍,提示门诊病人已成为CA-MRSA的主要来源。然而和其他报告相反,虽然医院的 CA-MRSA升高和HA-MRSA降低相关,但HA-MRSA降低是轻微的。这个发现提示CA-MRSA没有取代医院流行的HA-MRSA,而是增加在 医院内MRSA病人的的总量。

P1955美国密歇根州发现新的兔杯状病毒//Ingrid L. Bergin,Annabel G. Wise,Steven R. Bolin等   我们报告一起发生在密歇根州养兔场爆发的疫情,病原是兔杯状病毒。兔杯状病毒不同于另一种外来的动物病原-兔出血病毒(RHDV)。这种新型病毒命名为密 歇根兔杯状病毒(MRCV)。在美国兔群中,除了RHDV外尚未发现该兔病毒属的其他病毒。MRCV疾病致死率为32.5%(65/200),临床症状包 括出血热、猝死和肝坏死。超过95%的MRCV基因组RNA序列分析显示和RHDV平均相似度为79%,预测MRCV衣壳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形为 89.8%–91.3%,远低于RHDV毒株间98%的氨基酸相似性。实验感染的兔子缺少临床症状,但PCR可检测到组织中的MRCV。我们推测MRCV 主要造成亚临床感染,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诱导发生RHD样疾病(图1、2、3)。

Figure 4.

图1 感染兔的多发门静脉周围和中央肝坏死,苏木素和伊红染色, ×200

Figure 5.

图2免疫组化显示感染兔的肝细胞胞浆部位存在抗兔出血病毒衣壳阳性标记,×400

Figure 6.

图3感染兔的肝组织原位杂交,显示兔杯状病毒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散在分布于肝细胞, ×400

P1970 2009年中国香港出现达菲耐药的甲型流感病毒//Honglin Chen, Chung Lam Cheung, Hung Tai,等 2009年中国香港在一例未经治疗的病人身上分离出新型H1N1流感毒株,该毒株对达菲耐药。调查显示该毒株分离自鼻咽分泌物,属神经氨酸酶(NA)基因 型,因此有必要监测新型H1N1流感的NA274Y的自然变异。

P1973 2008年美国伊利诺斯州长期护理机构爆发1起耐达菲的HIN1流感//Nila J. Dharan, Monica Patton,Alicia M. Siston,等 2008年美国伊利诺斯州长期护理中心2个区分别有8个(8/17,47%)和1个(1/16,6%)的HIN1流感患者对达菲耐药。最初的应对措施包括 采用达菲治疗和预防。可能因为采取了这些感染控制措施,流感爆发逐渐减轻。

P1991  日本梅花鹿查菲埃立克体的感染情况//Makoto Kawahara,Tomoko Tajima,Harumi Torii,等  我们收集日本奈良梅花鹿血液采用PCR检测以明确日本是否存在查菲埃立克体。在117头鹿中,有36头(31%)检测到查菲埃立克体。日本查菲埃立克体 16sRNA碱基和GROEL氨基酸序列和美国阿肯色州的查菲埃立克体最接近。

P1994立克次体诊断评估//Nozomu Hanaoka,Minenosuke Matsutani, Hiroki Kawabata,等   我们研制了一套特异快速的检测系统,用于诊断斑点热的病原——日本立克次体和黑龙江立克次体。通过使用一条TaqMan小沟结合探针,针对经立克次体 基因组计划证实的开放阅读框(ORF),该靶开放阅读框仅存在于日本立克次体的相关株。

P2008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地区多种系新生乳鼠Mpoeia相关的沙粒病毒的流行情况//Stephan Günther,Guy Hoofd,Remi Charrel,等  坦桑尼亚一项涉及2520只幼小哺乳动物血清学调查,证明莫罗戈罗地区(Morogoro)存在一种优势沙粒病毒的流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种系新生乳鼠(南非乳鼠)存在新型沙粒病毒——莫罗戈罗病毒, Mpoeia相关的沙粒病毒。尽管只有小部分的鼠携带该病毒,但大多数鼠体内有Mpoeia相关的沙粒病毒特异性抗体。

P2013阮病毒传播到人类的分子模式//Michael Jones,Darren Wight,Rona Barron,等    我们通过体外研究疾病相关的朊蛋白(PrPd)诱导人类朊蛋白PRNP三种主要多态变异体正常分子形态转变的能力,评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毒传播的种间屏障。蛋白错折叠、循环扩增显示PrPd的构象可部分决定宿主的敏感性。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冰珊译  黄丰校审)

Page created: August 05, 2011
Page updated: August 05, 2011
Page reviewed: August 05, 2011
The conclusions, finding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by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journal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 the author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Use of trade names is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any of the groups named above.
edit_01 ScholarOne Submission Portal
Issue Select
GO
GO

Spotlight Topics

 

 

Get Email Updates

To receive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pag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ile_ex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