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5, Issue 7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9年第15卷第7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012 随着宿主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辛诺柏病毒的流行减少// Laurie J. Dizney , Luis A. Ruedas
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的爆发流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对人类产生影响。在人类能够更多地了解与人兽共患病发生有关的生态因素前,新发疾病将不断出 现。现已证明可通过稀释作用减少莱姆病的发生,即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疾病在宿主种群中的流行。为了测试稀释作用对其它疾病的影响,我们调查辛诺柏病毒 (汉坦病毒属,导致汉坦病毒肺症候群的病原体)的野生动物宿主鹿鼠中直接与该病毒传播有关的17种生态变量。经统计仅有物种多样性与传染病流行相关:随物 种多样性的减少,传染病流行不断增加。虽然传染病流行的升幅是平缓的,但是当物种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时,传染病的流行却呈指数倍数增加,我们将这一现象称 为人兽共患病的爆发。这一结果提示了物种多样性影响疾病的发生。
P1019 意大利北部野生啮齿动物中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的时空动态研究// Valentina Tagliapietra, Roberto Rosà, Heidi C. Hauffe, 等
我们证实了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在意大利北部小型哺乳动物中流行并分析特兰托省该病毒在啮齿动物种群中的长期动态分布。 LCMV病毒在这一地区分布最广泛且常见的野生啮齿动物(大林姬鼠、河堤田鼠和普通田鼠)中流行,发病率为6.8%。在2000年到2006年间,在黄颈 鼠中我们加强了对LCMV的监测,结果表明LCMV的流行和啮齿动物的密度呈正相关。对黄颈鼠个体而言,黄颈鼠的体重和性别与LCMV抗体的产生有 关,LCMV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发生在体重较重、年龄较老的雄性黄颈鼠中,并且常在黄颈鼠争斗过程中发生。对这种病毒进行分离并研究其遗传特性,对于更好 地了解该病毒的生态学是至关重要的。
P1026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蜱传回归热与赫姆斯氏包柔氏螺旋体// Tom G. Schwan, Sandra J. Raffel, Merry E. Schrumpf, 等
在北美州西部引起蜱传回归热的主要病原体为赫姆斯氏包柔氏螺旋体,它是一种与啮齿动物有关的螺旋体,该螺旋体通过快速吸食赫氏钝缘软蜱的血传 播疾病。我们描述了一患者的发病情况。该患者症状与回归热症状一致,在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洛杉矶附近的山上工作回来后发病。病人恢复期血清对赫姆斯氏包 柔氏螺旋体呈阳性反应,而对其它几种通过媒介传播的细菌病原体呈阴性反应。在对患者工作地点进行调查后发现当地存在携带赫姆斯氏包柔氏螺旋体的赫氏钝缘蜱 以及对螺旋体呈血清阳性反应的啮齿动物。我们认为这种经蜱传播的疾病是大洛杉矶地区邻接的圣格布瑞尔山一带的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图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赫氏钝缘蜱幼虫 A.吸血之前的蜱幼虫 B. 吸血之后的蜱[r1] 幼虫,标尺为 2m m
图2 在放大600倍的油镜下观察的鼠血中赫姆斯氏包柔氏螺旋体MTW-2(瑞氏-姬姆萨染色),标尺为40μm。
P1046 2003-2007年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的多源头爆发// Jean-Francois Valarcher, Nick J. Knowles, Valery Zakharov,等
我们对引起2003-2007年亚洲口蹄疫爆发的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FMDV)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自2004年来,该型病毒爆发涉及的 地区不断扩大,从该疾病作为地方病流行的南亚国家阿富汗、印度、伊朗、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向北到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的部分地 区、蒙古、俄罗斯东部和北朝鲜。全病毒衣壳蛋白1(VP1)基因序列系统树分析表明导致口蹄疫爆发的毒株属于亚洲I型中6个群。一些近期分离的毒株与该地 区历年收集,甚至于25年前收集的毒株在遗传学上有亲缘关系。我们的分析结果也显示一些毒株已在短时间内大范围蔓延于亚洲各国。
P1052 欧洲多重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病例的聚类分析// Isabelle Devaux, Kristin Kremer, Herre Heersma,等
2005年,欧洲对多重耐药性结核(MDR TB)病例进行病例报告,并对其展开分子生物学监测。对所有2003年1月到2007年6月期间MDR TB新发病例,欧洲各国报告了收集到的流行病学个案和MDR TB株的DNA指纹图谱。各国分别对这些耐药株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从2003年到2007年的年中,24个欧洲国家报告了2494例MDR TB病例,其中593例病例(39%)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可与EURO TB数据库联接,同时获得了来自19个国家672株结核杆菌插入序列6110 DNA指纹图谱。在这些图谱中,288例(43%)分属于18个不同的欧洲簇 ,其中7簇(242/288例 , 84%)包括最大的一簇(175/288 例, 61%)表现出北京家族菌株的特性。无论聚类分布还是北京基因型都与来源于东欧各国的菌株相关。分子聚类监测有助于确定疾病传播特征和危险因素。
P1061 结核病的复发与结核分枝杆菌北京株引起的活动性肺结核有关// William J. Burman, Erin E. Bliven, Lauren Cowan,等
在结核治疗中微生物的作用还未被很好地研究。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来评估北京株与结核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间隔区寡核苷 酸分型将培养阳性但治疗失败(n = 8)或复发(n = 54)的临床分离株与随机选择的对照株(n = 296)进行比较。调查发现携带北京株的结核病人虽然复发的危险较高(相对危险性[OR]为2.0,95%的可信区间[CI]为1.0–4.0,p = 0.04),但抗结核治疗均有效。原先研究的与结核复发有关的调整危险因素对北京株与结核复发之间的关联性几乎不起作用,但北京株却与亚洲太平洋岛民结核 复发有很强的关联性(OR为11,95%CI为1.1–108, p = 0.04)。因此我们认为,由北京株引起的活动性结核与该病复发危险性增加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在亚洲太平洋岛民之中。
P1077印度德里基孔肯亚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混合感染// Harendra S. Chahar, Preeti Bharaj, Lalit Dar,等
埃及伊蚊是基孔肯亚病毒和登革热病毒共同的传播媒介。在流行这两种病毒的地区,它们可以同时传播。在2006年德里爆发登革热期间,我们使用逆转录PCR在69份血清样本中检出17份基孔肯亚病毒阳性,其中6份两种病毒检测均为阳性。
P1081 大食蚁兽中的H1N1型甲型流感病毒// Sally Nofs, Mohamed Abd-Eldaim, Kathy V. Thomas, 等
2007年2月,美国纳什维尔动物园的一群大食蚁兽中爆发了呼吸道疾病。同年3月,证实分离自两个患病动物体中的毒株为与人类流感病毒亚型H1N1型有关的甲型流感病毒。
P1084 2007-2008年日本扎幌病毒发生基因群间重组// Wisoot Chanit, Aksara Thongprachum, Pattara Khamrin,等
2007-2008年,在日本我们调查了与婴幼儿胃肠炎有关的扎幌病毒(SaV)发病率并对SaV毒株的多样性进行阐述。在477份粪便标本中有19份(4%)检出SaV病毒。基因群间重组的SaV毒株(GII/GIV基因型)占大部分(79%, 15 例)。
P1105 蜱传立克次体病中斯洛伐克立克次体和达奥特立克次体// Philippe Parola, Clarisse Rovery, Jean Marc Rolain, 等
蜱传播性淋巴结病(TIBOLA),也称矩头蜱传播的坏死性红斑淋巴结病(DEBONEL),因与蜱叮咬、头皮焦痂和颈部结节有关而得名。我 们对86个患TIBOLA或DEBONEL病人的病原体进行鉴别,有65%患者携带斯洛伐克立克次体(49/86, 57%)或达奥特立克次体(7/86, 8%)。
P1109 1992-2006年间美国纽约市无家可归者中潜伏性结核与活动性结核的发病率// John M. McAdam, Scott J. Bucher, Philip W. Brickner,等
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调查1992-2006年间美国纽约市收容所里的无家可归者中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与结核病的发病趋势。虽 然监测点中该人群结核病发病率由1502/10万降为零,但是2006年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却占了31%,表明在无家可归者中进行结核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value。
P1116 以色列献血者中人类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1型的流行病学研究// Shmuel Stienlauf,Vered Yahalom,Eli Schwartz, 等
在以色列献血者中人类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1型(HTLV-1)的感染率为1/10万,而来自东欧,中东及拉丁美洲的献血者的感染率分别为7.7/10万、14.6/10万和 20.4/10万。在已知HTLV-1为地方病之外的地区,HTLV-1的感染率可能也很高。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惠榕译 黄 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