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16, Issue 7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0年第7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076 东非回归热疏螺旋体的种群结构//Sally J. Cutler, E. Margarita Bonilla, Rajbir J. Singh
人们对于东非的地方性蜱传达氏疏螺旋体回归热和流行性虱传回归热疏螺旋体(LBRF)应如何区分类别始终心存疑问。我 们评估了一个非编码基因内间隔区(IGS)比较临床回归热病例样本的基因型的方法。尽管IGS分型方法具有高度识别力,分辨出了4组来自坦桑尼亚一个地方 性流行区的东非蜱传回归热,但是我们在来自埃塞俄比亚的LBRF病人中也发现两个IGS进化枝。这两类回归热疏螺旋体的IGS序列与4组达氏疏螺旋体中的 两组序列有重叠部分。所有可培养的达氏疏螺旋体分离株均落入一个单一IGS簇中,这现象提示我们分析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回归 热疏螺旋体是达氏疏螺旋体的亚群,代表的是一个生态型而并非某个种类的说法。这些发现具有疾病控制意义,意味着当载体共存时,LBRF疏螺旋体可能从它的 蜱传宿主中再次出现。
P1081人感染猫立克次体,肯尼亚//Allen L. Richards, Ju Jiang, Sylvia Omulo等
为明确肯尼亚东北省疟疾以外的急性热病的发病原因,我们调查了2006–2008年的23个月间加里萨 (Garissa)省立医院的病人的立克次体感染情况。163例病人中有6例(3.7%)的血清核酸样本经属特异性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其立克次体DNA 为阳性,随后用分子测序方法确认其为猫立克次体阳性。这6例发热病人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和肌肉、背及关节疼痛,所有病人均未发生皮疹。
P1087乌干达2007–2008年埃博拉出血热与新型病毒株相关//Joseph F. Wamala, Luswa Lukwago, Mugagga Malimbo等
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乌干达西部本迪布焦区(Bundibugyo)的一次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暴发中我们确认了这种新型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 elbolavirus)。为了描绘这次暴发的特征以便确定应对措施,我们展开了一次病例系列调查。我们确定 了192名可疑病例,其中42名(22%)实验室确定为该新型病毒阳性,74名(38%)为疑似病例,77名(40%)为阴性。实验室确诊比暴发证实延迟 了3个月。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相比此前造成该地区多次暴发的埃博拉病毒而言致死性更低(病例病死率为34%),并且最可能的传播途径与处理遗体时未采取有 效保护措施有关(调整比值比为3.83,95%可信限为1.78~8.23)。我们的研究结果突出显示了卫生工作者们保持对病毒性出血热的高度怀疑的必要 性,以及建设本地的病毒性出血热实验室确认能力和制定标准预防制度的必要性。
P1093淋巴细胞性脉络从脑膜炎病毒的高度多样性及古老的共同祖先//Cesar G. Albarimo, Gustavo Palacios, Marina L. Khristova等
淋巴细胞性脉络从脑膜炎病毒(LCMV)是沙粒病毒科家族的原型。LCMV与几种严重的人类疾病有关,同时它的全球分 布反映了其主要啮齿类储存宿主家鼠(小家鼠)的广泛散布。近来,人们对孕期LCMV感染和组织移植受者中LCMV相关致死性疾病成群出现的认识日益增 加,激发了人们研究该病毒自然史的兴趣。尽管人们认识到该病毒的公共卫生重要性,但是对于病毒变异株的遗传多样性或分布却所知甚少。我们对29株采自不同 地域和时间的LCMV病毒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这些病毒株具有高度多样性。尽管这些毒株间存在一些明显的谱系特征,但是却与时间或地点毫无关联。贝叶斯分析 估计这些病毒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已有1 000~5 000年之久,并且该悠久的历史与现有病毒株的复杂的遗传地理关系共存。
P11012006–2009年埃及H5N1禽流感的人兽共患性传播//Amr Kandeel, Serge Manoncourt, Eman Abd el Kareem等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埃及卫生部共接到6 355名H5N1型禽流感可疑病例的报告。63(1%)名病例确认感染,其中24(38%)名死亡。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在15岁及以上,接受首剂 达菲治疗在起病后2 d以上。除2名病例未报告外,所有病例均报告曾与疑似感染H5N1禽流感的家禽接触过。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例。感染和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为15岁及 以上的妇女,占所有感染者的38%和死亡病例的83%。埃及的病例病死率相对更低有可能是由于引起感染的病毒进化枝的毒力更弱。而死亡率低则似乎是由于有 大量的早期诊断的儿童感染病例接受了及时治疗,并且更少患有严重的临床疾病。
P1119马尔堡病毒感染暴露后治疗//Thomas W. Geisbert, Lisa E. Hensley, Joan B. Geisbert等
在恒河猴感染马尔堡病毒后,给予20~30 min的重组小泡性口腔炎病毒疫苗免疫可使其免于患病。在病毒激发的24 h后给予疫苗,6只恒河猴中的5只受到保护,激发48 h后给予疫苗6只中有2只受到保护。
P1127蜱传播的细菌性病原体-米库尔新埃希体暂定种(Candidatus Neoehrlichia mikurensis)所致败血症//Jan S. Fehr, Guido V. Bloemberg, Claudia Ritter等
2004年日本首次描绘了褐鼠和卵形硬蜱中的米库尔新埃希体暂定种(Candidatus Neoehrlichia mikurensis),我们用16S rRNA和groEL基因PCR的方法在一名61岁有败血症症状的老人的血液中反复检测出这种细菌。经强力霉素和利福平治疗6周后,这名病人康复。
P1130拉丁美洲第七次霍乱大流行的进化及1991年流行的起源//Connie Lam, Sophie Octavia, Peter Reeves等
我们用30种单核苷酸多态性来追踪霍乱弧菌所致的第七次大流行的传播。拉丁美洲1991年流行的分离株与非洲20世纪70年代的分离株拥有共同的框架,这提示他们可能起源于非洲。数据也显示我们观察到的基因型传播简单且广泛。
P11311995–2008年伊朗免疫缺陷儿童的疫苗相关性麻痹型脊髓灰质炎//Shohreh Shahmahmoodi, Setareh Mamishi, Asghar Aghamohammadi等
为确定免疫缺陷婴幼儿的疫苗相关性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的患病率,我们回顾了伊朗1995年至2008年所有记录在案的免疫缺陷相关的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例。改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程序和引入对新生儿免疫缺陷筛查可以降低VAPP感染的风险。
P1137狗作为人类感染日本脑炎病毒的哨兵//Hiroshi Shimoda, Yoshito Ohno, Masami Mochizuki等
由于在野生动物和猪中进行的日本脑炎病毒(JEV)血清学调查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城市/住宅区的人类感染的风险,我们调查了狗和猫的血清患病率。我们发现JEV感染的蚊子已经传播至全日本,而狗可能成为监控城市和福区的JEV感染的良好哨兵,猫则不行。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谢美榕译黄丰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