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directly to site content Skip directly to page options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Chinese Translations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2年第8期
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235  西班牙开展产VIM-2型内酰胺酶多重耐药性绿脓假单胞菌ST175型的研究//Esther Viedma, Carlos Juan, Jennifer Villa, 等

2007-2010年间,西班牙一家医院有183例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药性绿脓假单胞菌,这一时期该菌的感染率从2.8%上升到15.3%。我们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耐药性的分析以鉴定这些菌株。基因分型表明104株(56.8%)属于多位点序列分型为ST175的主要克隆系(克隆B)。该菌最早于2008年分离自5名患者,之后在2009年及2010年分别从23例及76例患者中分离。PCR分析显示克隆B系菌株除一株含IMP-2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外,均含有VIM-2型内酰胺酶基因。ST175型菌株只对丁胺卡那霉素(75%)和粘菌素(100%)敏感。ST175系菌株能降低绿脓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治疗效果,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P1242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产酸克雷伯氏菌感染的爆发与洗手槽的污染有关//Christopher Lowe, Barbara Willey, Anna O’Shaughnessy,等

产酸克雷伯氏菌是一种主要与护理相关的环境致病菌。2006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加拿大安大略湖多伦多的一家医院有66名病人感染了A型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产酸克雷伯氏菌,其 PFGE图谱与1个院感相关克隆一致。尽管已经加强了感染控制措施、患病率筛查和与感染病人的接触时的防护措施,新的病例仍然陆续出现。从重症监护病房的洗手槽的培养样本中检出了与临床病例PFGE图谱完全相同的产酸克雷伯氏菌。自从进行洗手槽3次/d清洗,洗手槽排水和执行抗菌管理程序后,没有新发感染发生。但是,在1间距离较远的内科病房有1组4名病人感染了产酸克雷伯氏菌,这间病房的洗手槽并未受污染并执行了积极的筛检和接触预防措施。推测洗手槽是聚集性产酸克雷伯氏菌感染的潜在的病原储藏所。

P1248 美国1935-2009年采集的百日咳杆菌种群多样性的分析研究//Amber J. Schmidtke, Kathryn O. Boney, Stacey W. Martin, 等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百日咳的报道病例数在持续上升。为了确定引起百日咳病例数增加的百日咳杆菌的类型,我们将1935-2009年间分离的661株菌株,按分离时间是否引入新型疫苗或有接种程序改变分成8个时段。百日咳杆菌的多样性在1970年至1990年间达到高峰(94%),1991年后下降至约为70%,此后保持稳定。2006-2009年期间,81.6%的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为prn2-ptxP3-ptxS1A-fim3B,64%的菌株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MLVA)为27型。美国百日咳杆菌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与国际一致,即fim3B基因的出现和优势表达是唯一与百日咳病例数上升有关的分子特征,而疫苗成分和接种程序的改变并不是导致百日咳杆菌流行株相关等位基因改变的直接选择压力。

图2 最小生成树描绘了美国1935-1996年,百日咳杆菌种群的变化。MLVA以圆圈表示,并以圆圈的大小表示该型菌株所占比例,MLST以阴影表示。A)时段1和2,1935-1945年(n=3)和1946-1969年(n=16)。这2个时段合并为生成树中的一代。时段1(未使用疫苗时代)的菌株显示在左边,与时段2(右边)使用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时代的菌株关联并不紧密。B)时段3,1970–1990, n = 76。在这个时期使用wP疫苗,并鉴定出百日咳杆菌种群高度的多样性;2种主要的MLST的型别通过ptxS1等位基因区分。C)时段4,1991-1996年,n = 86,从wP疫苗向非细胞百日咳疫苗儿童4剂型和5剂型系列过度,MLVA 27、 ptxP3prn2占主导地位,而且fim3B等位基因出现。该图的彩色版在网上可供查询。

P1256  2011年美国实体器官移植相关的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调查 //Adam MacNeil, Ute Ströher, Eileen Farnon, 等

在美国曾有3起器官移植相关的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聚集性感染被证实;10名受者中有9名死亡。2011年2月,我们又证实了第4起。供者于2010年10月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经过短暂的住院治疗后死于广泛性脑水肿。该供者的一对肾脏、肝脏、肺被移植到4名受者身上,他们均发生了严重的移植后疾病,2名死亡。我们通过多种诊断方法证实了供者及受者都发生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我们从供者和4名受者每人至少取一份样本进行反转录PCR,发现从5人体内扩增的病毒大片段中的一个365bp片段的序列完全一致。在这一聚集性感染中所有受者都表现为重症,其中2人幸存下来。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是一种导致严重移植后疾病的可能病因。

图1 来自一名62岁女性肺移植病人的肝脏标本可见严重的肝细胞坏死及少量炎症。标本上随机分布的单细胞坏死是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原视野放大400倍

P1268 美国进行家鼠中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型的调查//Justin B. Lack, Kylie Volk, and Ronald A. Van Den Bussche

啮齿动物在人兽共患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中的角色一直是重要的争论焦点。血清学调查显示营群体生活的家鼠中存在普遍的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但未经传播实验证实,而且未从家鼠中分离到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型RNA。我们应用半嵌套逆转录PCR方法调查了美国各地的黑家鼠和褐家鼠以及几个国际种群。被检446只鼠中有35只的肝组织中分离到了 HEV RNA。除1株序列显示与最近从美国和德国发现的鼠HEV基因型相同外,所有RNA均为人兽共患HEV基因型3型,在市区和郊区均发现HEV感染阳性鼠。基因分析显示所有从家鼠中分离的HEV基因型3型是密切相关的。

P1274 法国发现兔戊型肝炎病毒株及其与人类株紧密相关的证据//Jacques Izopet, Martine Dubois, Stéphane Bertagnoli,等

从兔体内分离的戊型肝炎病毒(HEV)株显示此类哺乳动物可能是引起人类感染的HEV的宿主。为了确定HEV在兔间的流行及其遗传特征,我们在法国检测了来自养殖和野生兔的胆汁、肝脏和其他部位的样本。2009年我们从7%(14/200)养殖兔的胆汁标本中分离到HEV RNA,2007—2010年间从23%(47/205)野生兔的肝脏标本中分离到HEV RNA。完整的基因组序列表明兔类株与人类株属于相同的进化枝(核苷酸序列72.2%–78.2%与HEV基因型1-4型相同)。将人类株HEV序列与参考序列相比,我们发现一株人类株与HEV兔类株紧密相关。在人类株的开放阅读框的X区域中有一个93nt的插入序列,也同样存在于所有的兔类株中。这些发现表明在欧洲HEV的宿主范围正在扩大,并且HEV可能经兔类传播到人。

   图1 HEV衣壳基因的开放阅读框2的189bp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兔类株以圆圈表示, 法国流行的人类株以三角形表示,参考株以菱形表示。系统进化树中每一HEV株均标出了GeneBank登录号。比例尺表示每个位点的核苷酸置换率。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菁 译 邓艳琴 审校)

Page created: November 27, 2012
Page updated: November 27, 2012
Page reviewed: November 27, 2012
The conclusions, finding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by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journal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 the author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Use of trade names is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any of the groups named above.
edit_01 ScholarOne Submission Portal
Issue Select
GO
GO

Spotlight Topics

 

Get Email Updates

To receive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pag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ile_ex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