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8, Issue 7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2年第7、8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649 胃肠道炭疽
作者∶Thira Sirisanthana,等
吞咽时,炭疽孢子可导致口腔至盲肠的损伤。在全球乡村疾病流行区,胃肠道炭疽病例严重漏报。胃肠道炭疽病例很少的这一表面现象反映 出这些地区缺乏能够辅助诊断的设备。炭疽的各种临床类型尚未完全明确,包括从亚临床感染到死亡。有些基于社区的研究中,胃肠道炭疽病例比皮肤炭疽还多。特 别是口咽变化,大多数内科医生还不熟悉。口咽炭疽临床特点为发热、毒血症、口腔或口咽炎症损伤、颈淋巴结肿大伴有颈部软组织水肿,以及高病死率。在炭疽流 行区作鉴别诊断应重点考虑胃肠道炭疽,同时在潜在的生物恐怖事件鉴定中也要警惕胃肠道炭疽。
P652 中欧发现Usutu病毒,一种非洲蚊携带的隶属于日本脑炎病毒群的黄热病病毒
作者∶Herbert WeissenbÖ ck,等
2001年夏天澳大利亚发生多种鸟类一系列死亡事件,与美国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流行开始时非常类似。采用不同方法检查死鸟的尸体,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提示为西尼罗河病毒感染。随后,该病毒被分离鉴定、部分排序并进行 种类分析。分离株显示的病毒特征有97%与Usutu病毒相同;Usutu病毒是一种非洲蚊携带的隶属于日本脑炎病毒群的黄热病病毒,以前从未在非洲以外 发现过,也不引起动物或人类的死亡。如果该病毒分布在中欧,会对鸟类数量产生相当的影响;Usutu病毒是否可导致严重人类疾病尚未明确。
P722 瑞士东部动物源性田间巴贝西虫传播的昆虫学和血清学证据
作者∶Ivo M.Foppa,等
本文评价瑞士东部一地发生田间巴贝西虫感染人类的危险性,该地发现数例田间巴贝西虫感染的蓖子硬蜱的幼虫。从众多硬蜱幼虫提取的 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放大后与公布的巴贝西虫序列高度相似。在调查的0.7公顷范围内,地势较低的地方硬蜱幼虫的田间巴贝西虫携带率比地势较高的地方高 (11%∶0.8%)。此外,我们对附近居民抗田间巴贝西虫免疫球蛋白(IgG)血清流行病学进行检测。根据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gG),该地区396个 居民中的1.5%血清对田间巴贝西虫有反应。这些观察加上当地人群暴露于此病原的证据,形成证实人类田间巴贝西虫带菌者的首次报告。
P753 应用自动化门诊医疗记录监测急性疾病群包括潜在的生物恐怖事件
作者∶Ross Lazarus,等
国内恐怖事件的出现突出了急性疾病群监测的必要性。本文描述东马萨诸塞一监测系统的运行,基于来自门诊医疗的电子纪录的诊断。24 小时内,从门诊和电话医疗记录的患者中选择相应的诊断并归纳出主要症状。症状监测报告新发病例数,根据健康保险记录计算的发病率以及估计观察到不少于该数 目的新发病例的可能性。通过与观察到的标准症状频率的比较,确定有超常病例数的地区,对这些地区进行普查。1996~1999年间,每周有下呼吸道症状的 新病例数与每周入院率高度相关。本系统通过完善急诊室和医院基础监测,提高快速鉴定疾病群包括潜在生物恐怖事件的能力。
P796 DNA疫苗表达的保留流感病毒蛋白对H5N1引起的鼠间感染有保护性
作者∶Suzanne L.Epstein,等
流感疫苗作用建立在抗体中和的基础上,要求能预测何种病毒种类将会传播。如果一种病种突然出现,例如1997年香港H5N1暴发, 或甚至出现世界性大流行,就来不及准备适当的疫苗。因此,有必要研究基于保守的流感病毒抗原的策略。用啮齿类研究DNA疫苗,其质粒表达保守的核蛋白 (NP)和来自病毒H1N1的基质(M)。疫苗免疫后的小鼠分别感染低、中、高致死性剂量的病毒H5N1。A/NP+A/M DNA疫苗减少A/香港/486/97(HK/486)、一种非致死性病毒H5N1的复制,对毒性更强的A/香港/156/97(HK/156)致死性剂 量感染也有保护作用。虽然单独使用疫苗对A/香港/483/97(HK/483)这种剧毒病种保护能力较差,但感染HK/156后,再感染HK/483小 鼠可存活。在缺乏与抗原相配的以红血球凝集素为基础的疫苗情况下,携带保守的流感基因的DNA疫苗可作为防止全球性流行病毒快速传播的第一道有效防线。
P833 应用被动抗体(立即免疫)来特异性防御生物武器
作者∶Arturo Casadevall
利用特定病原进行生物战的潜在威胁性与对该病原敏感的人口数成正比。预防生物战病原所致疾病的能力,部分取决于暴露个体的免疫力。 能够提供立即免疫的唯一可行对策就是被动抗体。疫苗引起保护性免疫需要时间,而且有赖于宿主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与此不同,理论上无论宿主免疫状态如何, 被动抗体都能提供保护。在抗微生物病原和其它暴露(包括低毒物和高特异性活动)后的预防措施中,被动抗体治疗有实质优势。特异性抗体能有效防御生物恐怖的 主要病原诸如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土拉菌病、鼠疫。本文提议建立基于发展、生产、储存特异抗体试剂的主动生物防线,用来保护人类抵御生物战争的威 胁。
P657 美国首例人类汉坦病毒分离株(安第斯山病毒)
作者∶Hector Galeno,等
从一个无症状的10岁智利男孩血清中分离到安第斯山病毒(汉坦病毒属的一种),该男孩出现汉坦病毒肺综合征6天后死亡。血清采样时 间为其祖母死于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后12天,2天后该男孩才出现发热症状。血样中未检出汉坦病毒免疫球蛋白抗体IgG或IgM。经Vero E6细胞(绿猴肾细胞)盲传三代后,用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出安第斯山病毒抗原,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可检出安第斯山病毒核酸。该病毒基因 的一个片段显示96.2%安第斯山病毒原型核苷酸特异性。据我们所知,这是首例从人类分离到的伴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出血热病原体,也是在综合症状或者说汉 坦病毒肺综合征出现前分离到的首例汉坦病毒株。
图1感染智利汉坦病毒CHI-7913分离株的Vero E6细胞免疫荧光试验结果。A,一智利血清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免疫荧光试验阳性;箭头所指为被感染的Vero E6细胞表达汉坦病毒抗原。B,未感染人类对照血清免疫荧光试验阴性;箭头所指为感染智利汉坦病毒CHI-7913分离株的Vero E6细胞血清免疫荧光试验阴性。
P668 白尾鹿(弗吉尼亚空齿鹿属)感染伊氏埃立克体
作者∶Michael J.Yabsley,等
两种密切相关的动物源性埃立克体∶查菲埃立克体和伊氏埃立克体通过美洲钝眼蜱传播。鉴于白尾鹿(弗吉尼亚空齿鹿属)是美洲钝眼蜱整 个传播阶段的关键宿主和重要的脊椎动物宿主,我们研究鹿是否会被伊氏埃立克体感染,该病原是引起人和狗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的病因之一。为检出伊氏埃立克体感 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并将野鹿的全血接种给小鹿。在美国8州20个地点实验的110只鹿中,6只(5.5%)伊氏埃立克体阳性。此外,由捕获的小鹿感染中 查到伊氏埃立克体自然感染。这些发现扩大了伊氏埃立克体地理分布,包括肯塔基州、乔治亚州和南卡罗莱纳州存在人类感染的危险。这些数据表明白尾鹿可能是伊 氏埃立克体的重要宿主。
图2嗜中性粒细胞中与伊氏埃立克体一致的多桑椹胚(姬姆萨染色,100×)。血样来自第81号小鹿,该小鹿经两只野生白尾鹿提取的混合全血感染。
P768 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朝鲜田鼠(半岛姬鼠)传播的汉坦病毒的基因特征
作者∶Kumari Lokugamage,等
对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捕获的122只啮齿类动物的进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半岛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4/70),黑线姬鼠(1/39),红背鼠平,(1/8)汉坦病毒抗体阳性。从两只血清学阳性的半岛姬鼠和两个俄罗斯远东滨海边 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离的汉坦病毒序列经鉴定分别为Solovey和Primorye病毒。Solovey、Primorye病毒核苷酸序列和阿穆 尔河病毒序列(来自基因库)非常相似(超过92%序列相同)。Solovey和Primorye病毒序列与汉坦病毒76-118亚型有84%相同。动植物 种类史的分析也表明Solovey、Primorye、阿穆尔河病毒和从俄罗斯、中国、朝鲜分离到的其它病毒之间有密切联系。本研究提示朝鲜田鼠(半岛姬 鼠)是引起东亚广大地区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的宿主。
图3滨海边疆地区一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A) 病理改变包括间隙水肿伴轻度单核细胞浸润(小箭头)和皮质中肾小管退化(大箭头)。(B)肾小管内腔可见蛋白质脱落溢出。没有明确的肾小球病变,多数骨髓明显改变称为骨质坏死(星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编辑部 林春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