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nslation Vol 8, Issue 9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P881 生物膜: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作者: Rodney M. Donlan
微生物粘附到物体表面,可形成生物膜。形成生物膜的细胞与悬浮细胞的区别在于前者生成细胞外聚合物质(EPS),降低了生长速度, 两者的上、下调节特异基因也不同。粘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微生物的生长因介质、底物和细胞表面特征的不同而不同。生物膜由微生物细胞和细胞外聚合物 质组成,有其特定的构造,为细胞之间的遗传物质的交换提供了最佳的环境。细胞与细胞之间也可以通过细胞数的感知来进行沟通,以影响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如粘 附过程)。生物膜对公共卫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某些传染病发病和各种各样与仪器有关的感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生物膜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建立新的、有效 的生物膜控制策略,有利于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水平。
图3 多微生物生物膜。在一实验室的饮用水生物膜反应器的不锈钢表面上经14天形成,以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棒长度:20微米。
图4A和4B 多微生物生物膜。在一实验室的饮用水生物膜反应器的不锈钢表面上经7天形成,以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棒长度:20 微米。
P891 人类肺孢子虫的新名称---jiroveci肺孢子虫
作者: James R. Stringer, Charles B. Beard, Robert F. Miller,
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是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疾病和死因。虽然卡氏肺囊虫属已被发现了近一个世纪,但直到DNA分析显示它有着广泛的多样性(有多个种)后,才了 解到它有多少成员。为了区分其基因和功能上的差别,引起人类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微生物现在被称为jiroveci肺孢子虫。微生物名称的改变并不影响 PCP首字母缩略词的应用,因为它可以读成“Pneumocystis pneumonia”。不同jiroveci肺孢子虫标本的DNA序列不同,这个特征使得对宿主和病原的关系进行重新检查成为可能。短暂的移植可能是它的规律,而不是终身潜伏。
P897人类间质肺炎病毒:一种引起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
作者: Joanne Stockton, Iain Stephenson, Douglas Fleming,‡
人类间质肺炎病毒(HMPV)是最近鉴定出的一种副粘病毒,是首次从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住院儿童中分离到的副粘病毒。我 们调查了在普通开业医生处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这些病例流感病毒和人类呼吸道多核病毒检测阴性),以寻找HMPV感染的证据。作为国家病毒监测的一部分,英 格兰及威尔士的普通开业医生(监测哨点)收集了2000-2001年所有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的标本。用反转录PCR筛检鼻咽联合拭子中的HMPV、甲型流 感(H1和H3)、乙型流感和人类呼吸道多核病毒(HRSV)。对HMPV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以确定同一性,并构建了基因树。在711份拭子 中,有408份(57.3%)流感病毒及HRSV阴性,9份(2.2%)HMPV阳性。HMPV看来与社区获得性ARTI有关。与这种人类新病毒有关的疾 病谱及其可能的并发症有待得到进一步阐明。
P909 纽约狂犬病的再发对公共卫生的冲击
作者: Hwa-Gan H. Chang, Millicent Eidson, Candace Noonan-Toly,
本报告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浣熊狂犬病在纽约动物中流行的情况,受影响的动物种类及人类暴露后的处理(PET)情况。1993年 到1998年,共有57008份标本送到州实验室,有8858只动物被确认患有狂犬病,其中浣熊是最常见的动物种类(75%)。在暴露于11769只动物 之后,有18238(45%)的人接受了暴露后的处理,多数人的暴露是接触了动物的唾液或神经组织。我们分析了暴露后处理的费用,以估计狂犬病预防活动的 费用。1993年到1998年,纽约州估计花了1390万美元用于狂犬病的预防。对宠物进行免疫、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及核实动物的狂犬病状态等传统的预防方 法必须继续坚持,这样可以减少昂贵的暴露后处理费用。为了减少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减少暴露,减少费用,应考虑对野生动物接种口服疫苗。
P918 由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临床分离菌株产生的鞭毛的特征
作者: Doroti de Oliveira-Garcia, Monique Dall'Agnol, Mónica Rosales等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一种与囊性纤维化病人、癌症患者及HIV感染者的机会感染有关的新出现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这种病菌粘附于医学植入物和导管等无 生命的物体表面,是住院病人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病菌粘附于物体表面的有关因素多数尚不为人知,其鞭毛的生化和抗原特征也不明确。我们提纯了由 S.maltophilia产生的鞭毛,并刻画了鞭毛的特征。鞭毛丝由一个38-kDa的SMFliC亚单位组成,对它的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它与下 列细菌的鞭毛蛋白有着相当大的同一性: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 ,78.6%),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宋内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71.4%),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57.2%)。对粘附于塑料表面的细菌进行电镜扫描超微分析显示,细菌簇中存在鞭毛,提示鞭毛产生于细菌在无生命物体表面传播的过程中。
P924堤岸田鼠的鼠群数量与汉坦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 Gert E. Olsson, Neil White, Clas Ahlm等
堤岸田鼠(Clethrionomys glareolus)是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PUUV)的自然宿主。PUUV是汉坦病毒的一种,它是传染性肾病(轻型的具有肾综合征的出血热)的病原体。人们对影响汉坦病毒在宿主间传播 的有关因素尚未很好地了解。我们评价了影响从瑞典北部PUUV地方性流行区捕获的堤岸田鼠PUUV感染增多的许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 体重指数、抽样时的鼠群数量(增长期、高峰期或下降期/低谷期)和性别等4种因素可以正确地预测80%结果。这个分析强调了鼠群数量在汉坦病毒传播过程中 的重要性。在鼠群数量达到高峰时,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提示在鼠群密度增加时,暴露于汉坦病毒的可能性增加。
P930 堤岸田鼠感染普马拉病毒的行为、生理及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作者: Sophie Escutenaire, Patrice Chalon, Florence De Jaegere等
我们在比利时南部的一个为期4年的研究中,监测了堤岸田鼠(Clethrionomys glareolus)的鼠群数量,以评估堤岸田鼠的动机争胜性行为、生殖状态、迁移及其种群数量对普马拉病毒(PUUV,汉坦病毒属)感染的影响。血清学 试验的结果和病毒R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很高。咬伤或抓伤的伤口主要在成年鼠中观察到。在秋季(也就是在生殖季节的晚期),成年鼠汉坦病毒的感染和伤口的 数量有关,但在春季,两者没有关系。另外,性活跃的动物受伤和感染的比例显著增加。汉坦病毒感染与幼年及亚成体雄性动物具有较高的迁移性有关。在另外的6 个月观察期内,迁移到离最初捕获点较远地方的动物,其血清转化率也高。在非流行年份,感染的分布无规则,阳性点主要分布在地表植被密度大的地方。
P943康涅狄格州莱姆附近的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的空间分析
作者: Emma K. Chaput, James I. Meek, Robert Heimer
地理信息 系统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为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及提高疾病的预防控制水平提供有力的新工具。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一个蜱传疾病的地方性疫区调查了一种 新近才被认识的蜱传疾病(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HGE)的空间分布,以了解其非随机的分布模式及聚集情况。我们分析了康涅狄格州莱姆(Lyme,)周围的 12个镇范围内,1997-2000年期间确诊的HGE病例,结果显示,HGE感染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HGE发病率在康涅狄格河河口较高,在北部及西部 较低。聚类分析发现有个地区HGE的发病率升高(相对危险度=1.8,p=0.001)。本研究展示了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方法阐明的HGE流行病 学。
P949 空肠弯曲菌的分子特征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
作者: Kate E. Dingle, Frances M. Colles, Roisin Ure
我们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来刻画了814株空肠弯曲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的特征,同时也分析了空肠弯曲菌细胞表面的 2种成分:耐热血清型抗原和鞭毛蛋白FlaA的短可变区。从这些病人、动物、食物及环境中分离到的菌株中鉴定出379个MLST位点结合体(序列型)和 215个细胞表面成分结合体。尽管菌株的来源多样,但其中有748(92%)的菌株属于17种克隆复合体中的1种,有6种克隆复合体包含了主要的(318 株,63%)病人分离株。有几种克隆复合体显示了其与菌株来源或特定细胞表面成分的关系,然而细胞表面成分对克隆复合体的预测性较弱。这些数据显示,由 MLST法定义的克隆复合体是空肠弯曲菌长期和短期流行病学调查的适当工具。
P956 瑞典2000年土拉菌病暴发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Henrik Eliasson, Johan Lindbäck, J. Pekka Nuorti等
2000年,土拉菌病在瑞典大范围暴发,为此进行了一次病例对照调查,对象包括270例报告的病例和438例对照。这次暴发影响到 瑞典几个土拉热病很少出现的地区,我们把这些“新出现”的疫区与地方性疫区进行比较。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蚊子的叮咬是主要的危险因素,OR值为8.8。 其他的危险因素为拥有一只猫(OR=2.5)和农场工作。农场工作只在地方性疫区才是危险因素。淋巴结肿大和伤口感染在新出现的疫区更常见,而肺炎在地方 性疫区更常见。蚊子叮咬看来在传播土拉菌病中非常重要。拥有猫和土拉菌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